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3/80280
    2025-05-17
  • 啊!文中人詹老师退而不休,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直到2002年,他的工作由别人接替,他才真正退了下来。退休后,詹老师一家住在文中东边三室一厅的套房里,跟两个孙子住在一起。詹老师和阿花嫂堪称模范夫妻。几十年来,他俩相敬如宾,恩恩爱爱,形影不离。阿花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80519
    2025-05-17
  • 七、退而不休光阴如箭,十多年一闪就过去了。2000年,詹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很快办妥了退休的手续,感到一身轻松,心情愉快。他想,从今以后,可以一心娱子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了。一天上午,詹老师走向校长办公室,准备向潘校长交班。刚走进门口,潘校长立马站起来,满…[浏览全文][赞一下]

  • 2/81552
    2025-05-17
  • 不搞特殊詹老师的孩子读书很用功,几年后三个孩子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大儿子詹道英1994年江西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文昌华侨中学任教,两个弟弟也在海口工作。孩子们很争气,都找到了好的工作,家庭的困境立刻得到了改变。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詹老师的家显得冷清起来。这…[浏览全文][赞一下]

  • 3/79228
    2025-05-17
  • 生活简朴1984年底,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詹老师一家人迁来文昌中学。当时文中教师住房非常紧张,一般教师只能住一间小平房,厨房还得自己搭建,詹老师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小平房里。詹老师一家人搬到文中后,他的爱人一时找不到工作,三个孩子正在读书,全家人的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78968
    2025-05-17
  • 四、委任重担詹尊沔老师象他父亲一样,做人诚实,克己奉公,在文中人的心目中,他的口碑一直很好。1984年,潘正结校长把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委托他,叫他负责收存海外侨胞赞助的“奖教基金”。这个“奖教基金会”是由文昌的海外华侨自发建立起来的,它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奖励…[浏览全文][赞一下]

  • 1/74026
    2025-05-16
  • 怀念冯平同志美德出才子信仰如磐石冷目对屠刀??留名写青史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值此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个盛大节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深切地怀念所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先烈们的遗志,爱祖国,爱人民,完成先烈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 3/70018
    2025-05-15
  • 调进文中1983年,文昌中学的邹福如校长和潘正结副校长偶然得知,县一小的教导主任詹尊沔是詹行炫老先辈的儿子,决定聘请他到文中工作。当时詹老师的大儿子快要读初中了,能调来文中工作也合算:将来三个孩子都能来文中读书。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接受了两位校长的邀请,调…[浏览全文][赞一下]

  • 2/70133
    2025-05-15
  • 教书生涯詹尊沔先生出身耕读世家,家境并不是太好。他早年毕业于文昌师范学校,分配到文昌县第一小学任教。詹老师在教学上是多面手,语文算术都能上得好。两年后,他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成绩突出,学校安排他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学区组织的期末统考中,他班的成绩居…[浏览全文][赞一下]

  • 0/70243
    2025-05-15
  • 两尊铜像每天早晨和傍晚,在文昌中学校园里,人们常看见两位老人在散步,不管刮风下雨,从不断间,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必修课。阿公有八十多岁,个子很高,头发花白,不配得上鹤发童颜,倒也精神抖擞,步履轻盈,脸部的轮郭很象校园中竖立的两个铜像中的一个人。阿婆也是高高瘦瘦…[浏览全文][赞一下]

  • 1/70058
    2025-05-15
  • 文昌古代名臣----邢宥明代文昌名臣邢宥跟丘浚、海瑞齐名,被清代探花郎张岳松赞为“海南三贤”,史学界誉为“一鼎三足”。今年12月某日,出于对邢公的敬仰和怀念,我和几个朋友,再次参观了邢宥故居、“湄邱草亭”和邢宥墓。邢宥故居位于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建于明代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69654
    2025-05-15
  • 君行西去故人无与君送别到胡芦,酒在胡芦不用沽。共飮一杯辞别去,君行西去故人无。-----邢宥约亭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约亭村委会,海口市琼山区大致坡镇南端800米处的琼文公路东侧。始建于300多年前,民国22年【1933】重建。呈八角形,置胡芦顶,通高9米,采用…[浏览全文][赞一下]

  • 2/61307
    2025-05-10
  • 从省委书记到国民党高官任卓宣,笔名叶青,四川人。1919年,他考入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后来留学法国。1922年,任卓宣和周恩来等人创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任卓宣前往苏联求学,被选为中共旅莫支部负责人。1926年,任卓宣回国,继续进行…[浏览全文][赞一下]

  • 1/62561
    2025-05-07
  • 潘存2????光绪十六年(1890),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和雷琼兵备道、观察使朱采(亮生)两位风云人物的鼎力相助下,潘公筹得巨款创建“溪北书院”,购置图书,教化后代,实现了他毕业的夙愿,对文昌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溪北书院,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珠溪河之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62868
    2025-05-07
  • 中国人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战国时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的贵族。他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他为楚怀王左徒,对内同楚王商议国事,发布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起初楚怀王很信任他。那时的楚国内外斗争狠激烈:在国内存…[浏览全文][赞一下]

  • 6/62081
    2025-05-03
  • 潘存1据陈列于溪北书院《潘公孺初生平学行事实》记载:“潘存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清嘉庆戊寅年(1818),生于文昌县铺前港头村。七岁就塾读书,一目数行,塾师异之。年十二三,操笔为文,滔滔不绝,号为神童。三十四岁(咸丰元年)中试本省五十五名举人,后任户部候…[浏览全文][赞一下]

  • 3/63117
    2025-05-03
  • 吴德无德有人说,吴德的名字开得好,他就是无德。在1973年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有意把矛头指向周总理。吴德在担任了北京市的第一把手后,就北京市的许多问题多次向周总理发难,指责周恩来是党內的周公,想学孔老二搞封建的克己复礼。1976年4月5日,北京市群…[浏览全文][赞一下]

  • 2/63112
    2025-05-03
  • 罗广斌怎么啦罗广斌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红岩】是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堪称红色经典。罗广斌,这位曾经被关进国民党反动派监狱渣滓洞400多天的坚定革命者,却在文革开始后被打倒,在受到批斗6天后就被称为自杀身亡。他的死也成为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3/63664
    2025-05-03
  • 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诗人,他的诗词保存下来的有六百多首,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他的前辈和同代的作家,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也是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辛弃疾一生最大的抱负是主动打击金敌,保家卫国,这些都从他的词里充分地表现出来。辛弃疾要求投身于当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 1/63828
    2025-05-03
  • 爱国诗人辛弃疾辛弃疾,号稼轩,出生在金国建国初期的济南。一一六一年,金国兴兵南下攻宋,耿京聚众二十多万起义,青年辛弃疾也率众二千多人叁加,并在军中掌书记。金兵南侵失败后,他劝耿京和南宋王朝联系,并代表义军到建康去见宋高宗。他北归时,叛徒张国安已害死耿京,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64585
    2025-05-03
  • 他创造了文坛奇迹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个说法: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就是浩然。浩然虽然只上过三年小学,却创造了一个文坛奇迹。在上个世纪70年代,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成为当时中国文学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