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波述说石油是的我不止一次地写下关于石油的文字这些文字的身后深藏的重量足可让我抄写一生这些物质的产量像大田里等待收割的谷物一样等待我用心去书写它们的宿命会使我变得韧性十足当我埋头寻觅时它们就在上页或下页的图表里刻上一道道新的启示录现在,我真正获悉价值趋…[浏览全文][赞一下]
■安顺国苦一个疼痛的字,最怕与黑夜相遇,漫漫黑暗中只有手中香烟的微红,一点一点催促缕缕青烟,染上发梢如果,只是味觉里的苦,很简单如果置于内心那一定是很沉很重无以言表的伤谁能说出苦的种类那些过往的岁月那些热爱,那些真切,那些无奈,那些呼唤像从碱滩里熬制出来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龙平夜宿塔中油田豹子一样的沙漠,豹子一样的油田突然安静了下来,突然抖落满眼迷朦的沙尘,举目张望这个世界一个缺少生命亲吻的苦难大地却有着马匹一样奔腾的红柳红柳们昂着绿色的头颅,精神抖擞驰骋在油田四面八方的沙丘上和沟壑里——它们被人种植,并视为掌上明珠而游…[浏览全文][赞一下]
■尚长文升腾一大发到油田,是在那年的春天里。离开家前的那个夜里,大发的床板“吱吱呀呀”的响了一夜。不隔音的草房里,不时传出老婆慧莲低声的呻吟、抽泣。之后,天就麻麻亮了。慧莲的眼睛有点红,有点肿。那一顿的早饭,或许是那个时期大发在家最奢侈的一餐了。慧莲给大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崔立水仙花开了■崔立小花版画/王洪峰作一个有些寒意的双休日的午后,霍伟吃过饭,一个人在小区的楼下徘徊。走过一家水果摊,霍伟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低着头看地上的一盆水仙出神。摊主是一个女人,应该就是小男孩的母亲吧,正给别人称着水果。霍伟正好也有些口渴,…[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秀玲寻找陈岚■杨秀玲千姿百态版画/王洪峰作张晓丽在雾一般缭绕的梦境中动情地哭了。繁花瓣落的情境让张晓丽分不清究竟是梦还是现实。她看见一个跟李兵一模一样的背影,那背影就在她触手可及的正前方背对她站立。宽厚伟岸的肩膀,山一样陡峭挺拔的脊背,是她熟悉而依赖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彭康美梦成真■彭康有树的风景版画/王洪峰作一蒋涛出院的当天,就要求妻子陪他去外面转转,他说他都快要憋死了。妻子小巧明知蒋涛还很虚弱,不能随着他的性子由他去,就说:“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呢,医生说了还得多保养,不能多走动,难道你忘了吗?”蒋涛却说:“我真…[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软成沙漠寻踪■宋软成油田之晨版画/王洪峰作一场风暴过后,沙漠又慢慢恢复了寂静。夜已深了,天空中有几颗寒星依稀闪烁着微弱的光亮。是晴天,大漠中除了沙暴外似乎永远都是晴天。虽然时令已进入三月末,新疆南部的绿洲地带已泛起了片片青绿。但在沙漠深处,干旱依然主宰…[浏览全文][赞一下]
■朱东旭私奔■朱东旭老屋版画/王洪峰作一徽州吴镇吴芳培曾是赫赫有名的木材商人,生有三子一女。长子仁忠,在金陵、上海、扬州一带经商,日进斗金。次子仁节,武艺高强,出师后在外地为大商户看家护院兼任镖师。三子仁义,前年县试中了秀才,就等明春三月乡试“金榜题名”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荆淑英奔马踏霜回■荆淑英搏版画/李凡作一招投标的时候,公司把边瀚往前推,让他牵头组织,让他发挥能量,让他累心累肺,让他劳其筋骨。标中了,分活时,大老板开始偏心眼儿,厚此薄彼。忙活了个溜够,最后留给边瀚的,竟然是260公里最难吃的糟心段。边瀚很恼怒,心里忿…[浏览全文][赞一下]
■隋荣清道夫■隋荣荒原红莲版画/王洪峰作一黢黑的夜里,三盏大灯照亮井场。班长刘建方跟徐峰站在井口,将吊卡卡住油管,刘建方挥下手,蚂蚱按下操作杆,立刻机器轰鸣,吊卡缓慢地将油管提起,升到接口处,蚂蚱停下机器,刘建方使管钳卡住油管,转到半圈,徐峰站在对面接过管…[浏览全文][赞一下]
屐痕深深怀念伍哥■朱启海认识伍哥是在1988年8月,屈指算来也26年了。那年我刚毕业分配到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七队,正好跟他同在双三站工作。大家都称他老伍头,其实老伍头年龄并不算大,仅比我大5岁。可能是他比我们早上班一年吧,也许是因为他那一米六三略显矮…[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乐艺2010年秋末,我在《地火》第3期上读了荆淑英的头题中篇小说《宿将袁浩东》,感觉作品气势磅礴而不乏婉转柔丽、创新超越而又内敛着纵向传承,尤其是在石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破了某种思维定势,使主人公袁浩东集创业者、改革者、建设者气质于一身,充盈丰满,清…[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展华在我的案头新添了新疆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家住新疆”个人著述丛书——赵钧海散文集《准噶尔之书》。该书刚一问世,我便把它搬上书案,一睹为快。“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赵钧海出生在戍…[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铁光一生命的原乡是安静。但人们很难让自己安静下来,喜欢喝热闹的酒,唱嬉闹的歌,跳欢闹的舞,去纷闹的地方,过喧闹的生活,没有点响动,人就不踏实,渐渐进入了一种喜欢享受热闹和喜欢观看热闹的状态,觉得热热闹闹的生活里才有意思,才有风光,才有刺激。殊不知,热闹…[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佩学春天来了,天暖,风轻,阳光充足。每到中午,就能听到母鸡下蛋的叫声,“咯咯哒”“咯咯哒”响彻整个村子。没几天,顺着母鸡下蛋的声音,就能听到土街上传来卖冰棍的吆喝声,冰棍,冰棍,鸡蛋换冰棍。半大孩子就像挨针扎了一样,听到卖冰棍的吆喝声,一下子就魂不守舍…[浏览全文][赞一下]
■黑白在我乡下,一年中最早开花的是蒲公英。蒲公英是书面语,我们都叫它山稻姑,它总开在路中央、朝阳的坡地上,一丛丛山稻姑像夏夜里的星。据说它味苦,没人剜它回家,它就自生自灭。与它相对的有水稻姑,花细白,像眼屎,猪爱吃,还没长起来就被小女孩剜尽。山稻姑起一个头…[浏览全文][赞一下]
■冰客走在城市的水泥路上,尽管穿皮鞋已经习以为常,但我却仍然怀念那在乡村穿布鞋的年代。已经很久了,很久没有穿布鞋的生活,但那种温暖的记忆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那是一个艰苦而又俭朴的年代,我出生在乡间一个贫困农家,小时候穿鞋也许是我们那个年代最奢…[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煌新我的故乡把长大成姑娘而未结婚这一个年龄段的女孩儿,称作是妹子。因老家人祖祖辈辈居住在山区,故又把妹子称作山妹子。山妹子初长成,这时候她们穿着花布衫扎着大辫子,一双毫不掩饰的眼睛看什么都有着沉甸甸的收成。客家山妹子很规矩,她们按山里人的习俗生活,不敢…[浏览全文][赞一下]
■邹悦前苏联电影《小偷》里有几幕很感人的镜头,小主人公从未见过他参加卫国战争的父亲,他经常会对着一个个模糊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身影喊“爸爸”。通过画面处理过的“爸爸们”轮廓清晰脸型模糊,正如我无数个夜晚里塑造的对于故乡的梦境。我坚信我的血液里散发着对湖南老家疏…[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