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义父亲的诺言■周绍义升腾版画/王洪峰作多年后,父亲仍然清楚记得,当时队长老洪要回家探亲,走前很不放心,又不得不把钻井队上的工作交给了父亲。老洪千叮咛万嘱咐,语重心长地对父亲说,于得跃,记住了,这段时间你千万别捅啥娄子,平平安安地干到我回来就成。父亲答…[浏览全文][赞一下]
■史册我的梦·中国梦■史册一那条河依然缓缓流淌那条河依然流淌着我的梦想那条河,曾经泛滥曾经干涸让人不知所措那条河,曾经让我举手顿足兀自双泪横漾如今,我又坐在那棵老槐树下我似乎看见一个少年在河边徘徊我似乎看见那小小只瓦片从少年手中抛出一串水花轻舞飞扬二一个旧…[浏览全文][赞一下]
■甘建华人物散记■甘建华时光雕刻之美岁月何其匆匆,多少往事业已忘怀,多少人物不想记起,但是梁泽祥先生一直是我敬重的前辈——因为那些摄影作品,因为那些文字散记,因为他的心地善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今夜,在3000公里以外的南岳衡山,秉笔写下这篇文字,我要轻轻…[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钧海寻常人物■赵钧海同学吴老二寄宿有一种自由飘忽的意味。那时我在一个矿区中学寄宿上学。学校提供住房,但没有食堂,也无人管理。学生们都像歪脖子树,枝杈张牙舞爪。抢像章,抢军帽,抽烟,打架,拍婆子等等,还有就是起外号。所有同学都有外号,搞不清是谁先喊出来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春花“这是哪一位”■赵春花春天的声音版画/王洪峰作新人小丁来单位不久,就以聪明伶俐、踏实肯干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备受单位领导喜爱。几年后,小丁已是单位大梁,成为领导之左膀右臂。一日,单位领导带小丁到总公司参加年会汇报工作。年终岁末,为慰劳大家,总公司设…[浏览全文][赞一下]
■古耜耐读才是好文章——庞伟华散文集《梦里人生》代序■古耜我拿出三个整天的时间,集中阅读庞伟华先生即将由春风文艺出版社付梓的散文书稿《梦里人生》。边读边为作家执着的文学追求和出色的创作才情而感到由衷钦佩与激赏。及至掩卷,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重新投向书中的文章…[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展华石油的赤子唯美的追求——张红军诗作赏析■张展华张红军是一位著名的高产作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一函六卷《张红军作品集》,帙卷浩浩,熠熠生辉,凝结着作家半个多世纪的苦心孤诣。可谓:石油的赤子,唯美的追求。张红军发轫于诗,散文、小说各领风骚。…[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炯那是十几年前,我在青海油田一线的花土沟电视分台值班。一天,同单位的老孟从500多公里外的基地搭便车急匆匆赶到花土沟,找到我,说想用一下新闻采访车,去一趟20公里外的油砂山。见他手里拎着一个黑色提包,我问他去油砂山干什么。他支吾了一会儿才说,马上要退休…[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学杰1956年至1962年,这个时期,我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工作,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我们石油人在这里,天天总是想着为国家能早一天找到个大油田在努力拼搏。石油探井打到哪里,我们开着电测车就把井测到哪里,为地质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寻找石油,忙忙乎乎乐在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耿庆昌对故乡的最初感觉是硬朗,最终的感觉仍然是硬朗。为人直,做事正,个性烈,出语呛——构成了硬朗的故乡。娘说,是因为咱们这里的水硬。我至今弄不清楚娘这话的内涵和来历,但在故乡不光娘这样说,许多人都这么说。这与我故乡“景阳冈”的水质无关,更与水中的化学成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袁国燕小时候,常听父母念叨那些没有麦面的一日三餐。一碗面条,一个纯麦面的馍馍,都很稀罕,一般只有坐月子的女人才能吃到,其他人得眼巴巴地盼到过年。半锅稀面条,经掌勺人小心均衡,一人一碗。如果是妇人掌勺,盛饭的时候,她一定先给自己的碗里,斜插上一双筷子。孩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遥帆父亲去世27年了,总想为父亲写点什么,纪念他,但总感觉记忆是碎片化的,提笔又写不出什么。转眼间我也到了中年,快奔50岁了,我试图理解和记忆当年的父亲,却感到我的笔无力去向自己、向自己的孩子描述一个立体感很强的父亲。他已和我渐行渐远,我连他模糊的身影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志明对于赵洪全来说,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声和最美丽的舞蹈。2011年4月的一天,505队老队长薛应选和他夫人袁秀容前来看望身患癌症的战友赵洪全。赵洪全艰难地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再听听那首《勘探队员之歌》。袁秀容凝视着病重的战友,眼睛里含着泪花,已经…[浏览全文][赞一下]
■潘顺梅真正爱花之人,一定懂得惜花。“爱花且殷勤相守,莫让花儿消瘦……”意味深长的老歌,很动人。可侍候花草,一定要有心有时才行。终于清静下来,我开始打理橘树和四季梅。修修摘摘,施肥喷水,冲掉枝上的微尘,沾了露水的叶片,蓊郁滴翠,招人喜欢。橘树,是我多年前看…[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玉真高原有多高?天说,看谁离我最近。青藏高原会心地一笑。心比天高。有人这样比喻。其实没必要。我一直这样看。天大无穷尽,人却是天之下地之上的一个自然物体。与天地亲和,吸宇宙精气,此为生命之道;无论怎样迁徙,都不忘身后那片天地,此为生命之情。令人心动的,常…[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学恒一对作家的兴趣始于生命的哪一年,是童蒙时期看《水浒》《三国》等“小人书”的时候?是刚识了几个字就翻宋词、唐诗的时候?还是上小学三年级读了《苦菜花》《迎春花》《林海雪原》等大部头的时候?想来,那时并没有产生想在将来当作家的明晰念头,但在潜意识里,却已…[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新民成都市西郊大朗陵园里有座夫妻墓。墓主是逝于1968年的王鉴之,逝于2007年的苏启哲。这对夫妻为什么经过39年才“走到一起”?解读其中故事,不妨先看墓志铭:王鉴之,石油地质科学家,河南固始人。1947年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学系毕业,先供职于国民政…[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晓泉河一条河白亮亮地从远处流来了白亮亮的波涛拍打着我的胸口,我的心房我用涛声洗了手,洗了脸,洗了灵魂起身时,突然发现白发苍苍母亲正对我笑当我定了定神再一次环顾四周河,已经不见了母亲,也不见了只剩下我站在了四十五岁的山坡上,辽阔的大地像一本书我也瞬间变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石英笑窝里的甜酒那时他最崇尚纯洁还钟情于普通人的质朴在大学暑假回乡期间为玉米间苗时与她偶遇她指点他应拔去蔫苗他告诉她最科学的合理间距两条粗短的发辫系着夏风那都市女同学缺少的红润脸蛋右腮上的笑窝盛满了甜酒他虽未熏倒,却带着酒香回校懵然撞上“文革”风暴他因言…[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行向着地平线行进大雪覆盖山河大雪之上,勘探队旗被大风刮烂重型卡车陷进淤泥,只见马达轰隆,不见车身挪动这是地质勘探队追寻石油一样黝黑而散漫的灵魂重型卡车后面,勘探女工头戴大棉帽,脸颊冻得像通红的窗花吉普车内,勘探队长神情严肃,手持对讲机大声吼叫T.N.T…[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