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位于日本东京荏原神社的樱花开了,一只鸟在花间细嗅。“2020纽约国际玩具展”盛大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家参展商,在展会上展出超过15万种玩具和娱乐产品。在阿尔卑斯山度假胜地拉祖马兹,几名滑雪爱好者参加“彩色滑雪节”活动,冰天雪地中,可生物…[浏览全文][赞一下]
鱼鱼1我一直覺得如果现实是本小说,那么我爸就是小说中惹人厌的反派人物,经常给别人,尤其是给他的女儿造成很多困扰。我们之间的相处并没有像普通父女那样温馨,相反,我们的日常充满了“血与泪”。他的确是一个好爸爸,但是有时候有些不靠谱。听我妈说,小时候我爸跟我玩追…[浏览全文][赞一下]
郝景芳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都是“只给钥匙,不给锁”的学习。回想我们上学时,学习一个科学知识,顺序一般是:讲述一个概念,给出定义公式,熟悉应用场景,反复练习使用,最终记住。例如学习压强,概念是“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单位是“N/m2”,公式…[浏览全文][赞一下]
沈嘉柯成为大学新生的第一个学期,辅导老师把全班同学召集到系会议室,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空白的试卷纸。他说:“来,每个人写写你对大学四年的安排,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理想。”我转着圆珠笔,开始在那张白纸上写:我要过英语四六级,过计算机二级,要拿奖学金,还要评…[浏览全文][赞一下]
邵恒1我在《麻省理工评论》2020年1月刊上看到一篇文章《生于中国,教于AI》。文章聚焦了中国兴起的AI(人工智能)教育热潮,提到AI教育如今在中国是一个投资热门,一大批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都投身其中。现如今,有数千万中国学生正在利用形态多样的AI产品进行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燕子坞主人作为一个常被夸“阅读量大”的人,我的内心是惭愧的。我多年来一直在阅读的道路上龟速前行。读得慢,也就不可能读得多,那为什么还能“阅读量大”呢?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引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的名言:“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它们只…[浏览全文][赞一下]
宗宁小时候课本里有个故事,是欧阳修写的《卖油翁》。讲一个射箭的人很骄傲,遇到一个卖油翁,卖油翁在油瓶口放了一枚铜钱,然后一勺油倒下去,油从钱孔中穿过,一点儿都没有溅到铜钱上。射箭的人很惊讶,卖油翁说了一句话:“无他,但手熟尔。”如果你有过穿针引线的经验,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松浦弥太郎我觉得没有比“通常”更让我感到别扭的词语了。这个词就像咒语一样,将我的个性禁锢了起来。虽然说可能有很多人一直安于“通常”,但是“通常”到底是什么呢?“通常”和“非通常”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通常”就是大家都已经熟悉的情况,“非通常”就是还没有答案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武宝生我每次到波士顿时,总要去哈佛校园转一转。在哈佛校园,很少能看到谈情说爱的学生和眼不离手机的“低头族”,看到最多的,是树荫下默默看书、认真思考问题的年轻人和草坪上三五成群探讨课题的师生。哈佛,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图书馆特别多。据统计,全校有100多座图书馆…[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墉有一天,我的儿子接受采访。“你觉得你母亲和你父亲,在对你的管教上有什么不同?”记者问。“我老爸和我老妈都是炸弹。”刘轩劈头就来了这么一句,“但是我老爸这颗炸弹的引信很短,一下子就爆炸;我老妈的引信很长,摸不清什么时候会爆炸。”听完采访,我偷偷问他:“你…[浏览全文][赞一下]
陆苏春天,我在小村想你。像一朵花想和另一朵花在一起。每一天,每一棵树,每一茎草,都在绿一些,美一些,好一些。没来由地,心里就很高兴。按捺不住地对一切都满怀好奇,也满怀欢喜。去年种下的蔷薇和月季,如愿在栏杆上枝繁叶茂,高高兴兴地开出了一面玫红、粉白、嫩黄、朱…[浏览全文][赞一下]
华明玥认识图书管理员景辉阿姨,是因为她在校园网上发帖称:“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替迟到半小时以上的占座者保留座位。水杯、字典、笔记本,甚至一卷卫生纸,不能代表你今天会来图书馆认真看书。如果你发现东西不在了,找女管理员景辉认领。”她还发帖批评有人将图书馆当“恋爱…[浏览全文][赞一下]
居里先生前段时间,我看了“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纪录片。老奶奶已经90岁了,从1977年开始,她就住在东京的精神病院,一住就是40多年。她每天画10个小时,不知疲倦地画着那些色彩鲜艳的波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影片结尾处,这个怪婆婆用涩哑、苍老的声音说出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丽2019年9月7日,第四届“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密码学家王小云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成为该奖项开设4年以来的首位女性得主。10多年来,王小云破解了5个国际通用Hash函数算法,在相关领域引起巨大轰动。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王小云也有自己的成功密码…[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祖丽有时候,想起我的中学时代,好像总是隔着一层雾。我整个人也在迷雾里,一天到晚飘飘忽忽的。人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思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教室在教学楼一楼最西端,窗外有棵泡桐树,粗壮高大。一年四季,看花开花落、叶繁叶凋,比听老师讲课有意思得多。泡桐是先开…[浏览全文][赞一下]
卑屈的猫格那会儿,我还是个初中生。初中生懂什么呀!看了几本漫画,就觉得自己长大了也要当个漫画家;考试高了那么几分,就觉得自己天赋异禀,是一块当科学家的好料子;又或者看了《灌篮高手》,就希望自己能嫁给那些热血又有型的男子。于是,校篮球队一时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古典很多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都会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梦想来选择专业。但是事实上,梦想常常是不真实的“艺术照”——不信问问你的父母,他们在大学时的梦想是什么?如果今天让他们按照自己梦想的方式工作,他们愿意吗?估计很多人的答案是:不愿意。因为很多今天大家认为很酷的职…[浏览全文][赞一下]
程则尔高一那年,我偷偷地看了近百本小说和杂志,从武侠到言情,从金庸到郭敬明。与纷飞的试卷和无聊的公式相比,那些课外书引领困在教室中的我,走向了一方让人欲罢不能的虚拟世界。渐渐地,当发现一些作者可能只是比自己大三五岁的同龄人时,我突然也想写点儿什么。我人生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贾平凹5岁那年,娘牵着我去报名,学校不收,我就抱住教室的桌子腿哭,老师都围着我笑,最后就收下了,但不是正式学生,是一年级“见习生”。娘当时要我给老师磕头,我跪下就磕了,头还在地上磕出了响声。那个女老师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她要揪我的耳朵,那胖胖的、有着肉窝儿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新井一二三你也許会觉得奇怪,我们不是早已经生活在世界上了吗?怎么还需要找入口呢?我在日本东京长大。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外面的世界是很遥远的地方。住在东京新宿区的小巷里,我的活动范围特别小,跟大世界简直沾不上边似的。那时,如果有人告诉我“你也是世界的一分子”,…[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