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4029
    2023-11-09
  • 也许是由于我一向这样固执地认为,任何一位作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只能存在于他(她)所创作的作品或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中,也就是说,只有存活在时代与历史视阈中的艺术作品,才能赋予作者以生命的永恒,舍此,则任何方式的人为炒作、吹捧、褒扬,只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逢…[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81
    2023-11-09
  • 1949年前后,大陆迁台的外省军民中,聂华苓是特殊的一位。她在大陆出生、求学、成家,在台湾政治的“白色恐怖”中度过一生最关键的中年时期。与当时崇美的留学风潮下远赴美国的台湾留学生不同,聂华苓是迫于政治的压力从台湾赴美,永远离开中国之根。从1964年开始,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54
    2023-11-09
  • 创伤叙事包括历史、文学、影视等多种表达形式,它是个体或集体对战争、疾病、贫穷、灾难、家庭暴力等的承受和记忆,作为一种表现个体或民族心理、情感创伤的叙述,具有强烈的生命抒写和崇高的悲剧美学特征。感觉是心理的来源与基础,灾难袭击时所造成的一个短暂、迅速、封闭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33
    2023-11-09
  • 金进朱钰婷一、引言早在19世纪初,法国物理学家傅立叶就发现了大气温室效应存在,但国内外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随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加上198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成立及相关气候协议的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698
    2023-11-09
  • 作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陈福民一直以“述而不作”著称,在他为数不多的文字里,一篇与青年评论家项静的对谈《文学内部的自我循环与自我圣化,于真正的文学见识并无补益》值得注意。尽管对谈的起点是讨论当代文学发展和研究现状,但在很大的篇幅里陈福民谈到了对于历史的看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00
    2023-11-09
  • 同事陈福民因为写了《北纬四十度》(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版)这本书,最近备受关注,越来越“火”。书甫一问世,就在八月份的“中国好书”评选中荣登了榜单;在影响甚大的“豆瓣高分图书”中,《北纬四十度》以8分的好评成绩名列其中。问题还不止于此,一直在悄悄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682
    2023-11-09
  • 西方儿童文学研究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米切尔·伊根认为,“儿童文学的严肃研究或许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因为正是他从民间故事和童话中发现了支撑其无意识理论的证据”①。肯尼斯·纪德则认为,尽管我们很难把儿童文学与精神分析直接或简单地联系在一起,但可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665
    2023-11-09
  • 1990年代看似远去了,但从知识分子精神的内在延续性来看,那一时期所呈现的诸多现象,至今从未远离我们。如果我们对这一时期的诗歌重新作一个整体性回顾就会发现,它不像1990年代“人文精神寻思”①那般引人注目,也没有小说界“中国20世纪最后十年文学界的重要收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699
    2023-11-09
  • 两种时差:顺时针与逆时针为了精准揳入本文旨要,须先简释关键词:何谓“钱著六书”?何谓“不灭”“不朽”?“钱著六书”是指钱锺书(1910—1998,下简称钱)生前应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一并新版的六种著述,拟称“五集一诗”。“五集”即五部论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04
    2023-11-09
  • 赵牧邓奕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悲情意义的一位女作家,萧红无疑是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的,“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出走的娜拉”等“五四式”的女性启蒙主题,始终在她的作品中有所表现,但是,作为文学上“起手式”的《生死场》,却因为九一八…[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03
    2023-11-09
  • 叶君李慧军八十年前,作家萧红在香港弃世。人们始终不曾忘记那个命途多舛、客死异乡的东北女子。关于萧红的研究始终是现代文学界的热点之一;吊诡之处在于,人们对其情感经历的兴趣,远甚于对其文字的关注。关于萧红生平的叙述据统计有近百种,在现代作家中恐无出其右者,只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24
    2023-11-09
  • 在萧红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戏剧活动是重要的部分。她从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募捐性质的话剧演出,成名之后还参与创作过两个剧本。尽管她从事的都是外来的新式戏剧的活动,但民间传统的戏剧是她最早接触的戏剧形式,也是她早年生活世界有机的组成部分,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她的戏剧观念…[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47
    2023-11-09
  • 自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走出了几位湖南籍青年学者,依毕业时间列名,他们是颜水生、廖述务、张冀和罗长青。这四个人在海南师范大学读完硕士后,都考回内地读博,毕业后都在高校任教,称得上是学术湘军里的新秀,令人欣慰的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88
    2023-11-09
  • 颜水生是我在学术上比较熟悉的学者,他的成果我陆续也看过不少,但当我一一阅览他近些年的学术成果,还是颇为震惊。1980年出生的学者能够有如此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能够在广阔俯瞰且收放自如的文学史视阈当中,深入浅出地作史料材料的抉析研判,在理论维度和文本分析层面…[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72
    2023-11-09
  • 米兰·昆德拉认为“现代艺术带着抒情式的狂迷,认同于现代世界”①。为了抒情,欧洲现代小说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小说音乐化无疑是最重要的方法,因为“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②。小说的音乐化程度也就成为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03
    2023-11-09
  • 在网络文学的生产中,粉丝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粉丝的消费(如订阅、追更、打赏、评论等)直接刺激着网络作家的生产,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时甚至会酿成不大不小的事件。例如,2013年,一位狂热的铁杆粉丝竟然豪放地为自己的偶像作者送上1亿纵横币(折合人民币10…[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50
    2023-11-09
  • 坦率来说,2021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并没有呈现出研究格局的显著变化。但研究者们在方法论方面的执着探索,以及在具体议题上的不断推进,还是令这一年的相关研究颇有可观之处。基于特殊年份的时代意义,它在“建党百年”与当代文学的重新阐释方面,呈现出值得关注的显著态势…[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34
    2023-11-09
  • 伟大的文学是诗意化的伦理现象和审美化的人格现象,是蕴藏着爱、希望与启示的神圣事物。它是真理的火焰,它是信仰的光芒;它是无情世界的情感,它是无望时刻的希望;它是行到水穷处的诗人可以坐看的白云,它是天寒翠袖薄的佳人可以斜倚的修竹。谁若不爱伟大的文学,谁若没有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43
    2023-11-09
  • 文学批评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父母忠厚老实,经常受到同村人的欺侮,我在小时候就知道唯有刻苦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父母的地位。1996年,我在初中毕业时考入了中等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我在十九岁时做了一名乡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我不满足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55
    2023-11-09
  • 中国南方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长久杂居生活形成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方地域特色民族为绘画题材进行写意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家,需要以丰沛的感情感悟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基于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当地世居民族的生活,从生活表象挖掘当地居民的共…[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