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3187
    2023-11-09
  •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革旧鼎新的时代,这一时代特质决定了其必然成为各种思想争鸣交锋的场域。社会转型变革促使因袭的传统构架发生松动甚至瓦解,而新的时代境遇又催生了新观念的生成发展,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保守与创新、个人与社会等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在这个复杂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47
    2023-11-09
  • 作為未来述学文体之预流,“毕达哥拉斯文体”的创构意欲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一个多世纪以来遗留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其核心任务是“重写中文”,重建汉语思想的文体。作为“毕达哥拉斯文体”的语言根基,汉语如何形构“毕达哥拉斯文体”文化拓扑空间之“点”“线”“面”?其文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61
    2023-11-09
  • 我喜欢杨辉,是杨辉有才。已经是多少年了,我参加过许多集会,也观看过许多微信。集会上那美味的食物,漂亮的女人,风趣的对话,微信上那晒出的一段文字,及时跟帖,丰富的表情符号,真是光怪陆离的热闹,真是有太多太多的才子。但参加和观看多了,总觉得有些是出于个人利害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82
    2023-11-09
  • 我和杨辉属于同龄人,他其实还年长我一点,平时交流比较多,前几年也时常在各种场合见面,而且很聊得来。之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工作的时候,我也编发过他好几篇文章。所以,对杨辉的人与文都比较了解,也有着深厚的友谊。但一开始杨辉让我来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我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049
    2023-11-09
  • 细论《史记·太史公自序》,至“在赵者,以传剑论显,剻聩其后也”,张文江援引荆轲刺秦之事,说明未能得到“刺剑之术的教授”,“单凭胆气还远远不够”,古来读书人向往“书剑飘零”,“研究剑术而形成‘论’,武学依然脱不了文”之后,忽然荡开一笔,证以今人武侠作品:在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90
    2023-11-09
  • 一、缘起:民间的由来及初始含义本文论述的民间是指陈思和提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民间理论即民间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维度分为民间文化空间、民间价值立场和民间审美原则。这种民间理论指的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审美空间的理论构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早已成为中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21
    2023-11-09
  • 非常感谢陈老师于百忙中给我这部书稿予以认真地阅读和思考。读着老师的信,我眼睛不知不觉湿润起来,脑海里总浮现出读博期间,自己每有疑问时,怀揣一颗惴惴之心向老师请教,而老师总是不辞辛苦谆谆教诲的样子。特别是我看到老师在信中说,在读这部书稿的时候,又把我当年的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072
    2023-11-09
  • 编者按:关于新时期乡土中国叙事的研究,以及相关民间文化形态研究,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近日,著名学者陈思和教授读了浙江大学姚晓雷教授的新著书稿《1978年以来文学中的乡土中国叙事研究》,就文学创作的“道”和“术”的关系以及民间理论审美形态等问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056
    2023-11-09
  • 因缘际会,转事文学批评之前,我做过一段时间的道教研究。其时早已对昔年用力甚勤的文论研习深感厌倦,心里渴望投入广阔无边的生活世界,却苦于不得其门而入。犹记当年细读《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甘水仙源录》及皇皇四十九大卷《中华道藏》所载之道门玄秘时所意会的精神震撼。…[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86
    2023-11-09
  • 中国古代绘画尤其重视“传神”的观念,而中国传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中,也鲜有用“形象”一词来探讨艺术问题,更多使用的是“传神”和“神似”。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以形传神”(《摹拓妙法》)的观念,对中国古代画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64
    2023-11-09
  • 歌剧是西洋舶来品,在进入中国以后,戏剧界和文学界一直在探讨中国歌剧创作的路径。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本土歌剧(也就是戏曲)传统就没有建立起像经典的西洋歌剧那样一唱到底、全无道白的艺术形式,直到民族歌剧的兴起,中国歌剧一般都采用话剧性的道白、念白、说白加戏曲风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37
    2023-11-09
  • 心安何处,身归何方?这是个体生命,特别是知识者和文化人,在其生命的觉醒时分和反思之时,必然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邢小利的长篇小说《午后》①所探讨的,似乎就是这个根本的问题。而爱情与田园,无论是作为具体的概念(所指)还是作为象征意义的概念(能指),分别对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26
    2023-11-09
  • 一、适当地跳脱与融入人群阅读《在群山之间》,经常可见陈涛对“跳脱”生活的积极悦纳与渴盼——“想到能有这样一段安静的乡下时光,从固有的轨道中脱离,在一个时间尚未变成碎片的地方学习与思考,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幸事。”①(《初见》)“我也认为当我们踏进甘南的时候,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853
    2023-11-09
  • 尽管王方晨声称自己是用“两种目光”①写作,他的小说,却有着鲜明的整体风格。他并不是一个以写实或对现实的探索为追求的作家,他追求的是现实表象包裹下的隐喻性内涵。因此,对他的作品不能从现实主义的成规去理解,隐喻性使他的小说显示出变形的一面来。另一方面,王方晨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766
    2023-11-09
  • 作家黄怒波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珠峰海螺》正在引发读者的强烈反响,也得到文学评论家们的高度关注。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登山家英甫被困在“珠峰”第三台阶8750米处3天,感悟人生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人的生命在生命禁区顽强斗争,在不可能生存的难以想象的严酷环境中,创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565
    2023-11-09
  • 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中,陈河是特别有个性的一位。他1994年出国前,曾经发表过《奇迹》《菲亚特》《西雁河》《车站》《布偶》等小说。陈河出国后十年停笔,2005年陈河又拿起笔,以其亲历的在阿尔巴尼亚被绑架的素材创作了《被绑架者说》,引起文坛的关注和好评。此后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578
    2023-11-09
  • 语言学家、出版大家陈原在《在语词的密林里》一书中说:“在密林里散步,每走一步都会踩到小草。语词的密林里最可爱的是无人知道的,却又在顽强地生长着的小草。”①诚然,在语词的密林里,在作者设下的语言迷径里,读者一路行进,既会有发现“顽强的小草”的惊喜,也会有不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500
    2023-11-09
  • 李学斌马艳在中国“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中,王勇英是独特的存在。20世纪90年代,王勇英以一系列高密度、快节奏的都市校园小说、儿童侦探故事和少年科幻作品步入文坛,引起了儿童文学界的普遍关注。进入新世纪后,王勇英的儿童文学创作由“多点开花”逐渐向“定点透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561
    2023-11-09
  • 在对小昌的小说近作进行了一番系统阅读之后,透过文本,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小昌是一个极度内敛且低调的作家。不事张扬的他,似乎并不愿意让人们过多地了解自己。他似乎总是在对每个有意接近他的人说:“请走进我的小说吧,而不是我。”具体到他的小说作品,也的确是在尽可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689
    2023-11-09
  • 李逊黄伟林编者按:《波努河》既是蓝怀昌先生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瑶族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本刊约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伟林及其博士研究生李逊重读《波努河》,谨以此致敬和纪念杰出的瑶族作家、广西文联老主席、本刊原社长蓝怀昌先生,敬请垂注。蓝怀昌…[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