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1834
    2023-11-09
  • 王岫庐“讲故事”是一种最古老的人类认识自我与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与他人分享并沟通自己理解的方式。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和巴西插画师罗杰·米罗(RogerMello)共同创作的绘本《羽毛》,讲述了一片迷失的羽毛反复追问自己的来历而最终获得归属感的故事。201…[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80
    2023-11-09
  •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发生一起性侵案。犯罪嫌疑人特纳是一名曾参加过奥运会预选赛的游泳新星,法官仅判处他6个月的有期徒刑。2019年,受害者用自己真名香奈儿·米勒出版了一部回忆录《知晓我姓名》,在讲述自己作为一名性侵幸存者疗愈与抗争的历程时,她的叙述人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65
    2023-11-09
  • 一麦克卢汉影响力在于他的媒介理论,但是,但凡一个思想家,其理论就不会仅仅在一个有限的专业领域中产生影响,而会蔓延到相关的各个领域,否则只能称之为专家、学者。麦克卢汉即是这样的思想家,其媒介理论也影响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艺术是他常常谈到的一个话题,在他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26
    2023-11-09
  • 大概是十多年前的2004—2005年间,在安徽省文联举办的一次文学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按照惯例一一发言,二三十位作家和评论家发言后,时间已近十二点,而未来得及发言的人也都知趣地不再发言。当主持人准备宣布会议结束时,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学者站起来,他说他是安庆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62
    2023-11-09
  • 江飞首先是青年学者,其次是文学评论家,同时还是作家。然而,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高效化的当下,学者、作家、评论家等因角色定位的不同和专业领域的差别而出现了分化的现象。但在文学批评已然走向学院化的背景中,三者的身份界限又在很大程度上模糊化了。正因如此,江飞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05
    2023-11-09
  • 今天,当我们谈论“北京”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国际化大都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的城市?很显然,“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一个充满情感蕴含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从来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30
    2023-11-09
  • 高耸直入云的烟囱,灯火通明的电厂,蜿蜒曲折的管道……以上并非对工业污染的批判性描述,恰恰相反,这是2007年以来在日本重工业区新兴的名为“工厂萌”(工場萌え,日语发音为KojoMoe)的旅游项目,其主要观光方式是夜间乘船沿河而下欣賞两岸的工厂风光。如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62
    2023-11-09
  •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在文学研究当中封疆而治,现代学科的科层化制度隐秘保障着彼此界限的森严壁垒,它们操持着各自范畴内的类型话语,承担着彼此相异的话语实践功能,共同展开对“文学”这一艺术门类的剖析、释义与判断。很长时间以来,三者之间的人为封锁与各司其职被…[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01
    2023-11-09
  • 泰戈尔的诗行,一向高朋满座。春和景明的诗句间,多的是不请自来的读者,落英缤纷的子弟,及络绎不绝的争议。诗乃法器一种。勾起争议是魅力,在任何时代都能持续引发巨大争议,则是一种魔力。百年来,世人用各种误会的方式爱着泰戈尔。这位有着圣人面相的潮流之子,他不属于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51
    2023-11-09
  • 写下这个题目,用的是妇孺皆知的苏诗中的一句,想来都很有些惭愧。其实前一句可能更切题意,“泥上偶然留指爪”。令我惭愧的不只是自我检视的那些“踪迹印痕”,还有苏东坡的那种境界。苏轼写下这首和其弟苏辙的诗大约在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冬,当时苏轼不过二十四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78
    2023-11-09
  • 江飞四十岁的生命仿佛已到了如日中天的时候,正如这酷暑,让人难耐,又让人热血澎湃。回忆是把钝刀,切不开过去和现在,现在之我是过去之我的累积与延续,也是白纸黑字的涂抹与叠加,散落在与文学有关的批评之中。这里写下的与其说是我的批评观,不如说是我对批评的思考和对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72
    2023-11-09
  • 黄格胜元寶山小青山寨(中国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53
    2023-11-09
  • 百色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广西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壮剧《百色起义》就是要用民族戏曲的艺术形式把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呈现出来,表现共产党人救国救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和情操,表达壮家儿女在共产党人的指引下为民众谋幸福奋勇献身之精神。中国戏曲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19
    2023-11-09
  • 董迎春覃才广西演艺集团创排的《血色湘江》作为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红色音乐剧,以1934年中央红军在广西境内的湘江战役为历史背景,演绎中央红军陈湘师团与广西桂北瑶族人民相遇、相识及生死相托的真实革命故事。从题材上看,《血色湘江》所挖掘、表现的中央红军与少数民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89
    2023-11-09
  • 黎学锐罗艳2021年4—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及《新刘三姐》都入选了展演名单,这既是广西地方剧种彩调剧的辉煌,也是广西刘三姐文化历久彌新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65
    2023-11-09
  •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市场的扩张,中国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加上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科技的普及,当下中国各地区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甚至语言都出现了趋同倾向。城市、“现代文化”在持续扩张,乡村、民间文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24
    2023-11-09
  • 梁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言论都向世人宣告,“现实主义”的标签已如胎记附着于身体一般与他诗人身份的不可分割。梁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诗歌写作,21世纪初他所创作的一系列长诗则确定了他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坐标。《重庆书》《三星堆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04
    2023-11-09
  • 某种意义上,对林那北的任何一种解读都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当我们阅读林那北的小说时,我们会想到那个叫北北的作家,而当我们把林那北看成是小说家的时候,林那北其实又是一个博物学家,她对物的隐晦或隐秘的含义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以至于当我们认为理解了林那北时,其实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23
    2023-11-09
  • “海洋文学是以海洋为背景或以海洋为叙述对象或直接描述航海行为以及通过描写海岛生活来反映海洋、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文学作品。”①海洋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比较晚近的,虽然海洋文学的产生与存在历史悠久,几乎与中外文学史的开端同步。从荷马史诗《奥德赛》到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66
    2023-11-09
  • 浪漫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艺创作方法之一,其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出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注重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美术作品而言,浪漫主义的作品则具有张扬的个性,蕴含真我,体现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情感抒发。本文将着重阐述黄格胜所赋予作品的浪漫主义情怀。黄格胜…[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