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1835
    2023-11-09
  • 李继凯程志军笔者近年来持续关注和研究的“文化磨合”现象,其实也是一个文化哲学、艺术哲学方面的重要论题,不仅可以由此分析古今中外文化的磨合以及“后古代”文化发展等问题,也可以借此分析经典作品在多元多样文化元素磨合中如何生成亦即被创化的具体过程,更可以进一步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70
    2023-11-09
  • 2020年10月30日,是夏衍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上海话剧中心为表达对首任院长的敬意,排演了他的话剧《上海屋檐下》,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话剧中心出品的《上海屋檐下》的第三轮演出,其间,还邀请有关学者对该剧进行了讲解①。这部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话剧作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04
    2023-11-09
  • 1948年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摧枯拉朽般的趋势打败国民党,次年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具有强烈理想主义情怀的新政府决不满足于军事胜利和政权更替,更要在所有方面——包括戏剧——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戏剧改进(以下简称戏改)就是这个雄心勃勃的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95
    2023-11-09
  • 来颖燕17世纪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有一幅著名的《宫娥》,一直以来,画中的那面镜子都让人津津乐道——它映射出正被画家画像的国王夫妇,并顺理成章地将他们抛向了画面的尺幅之外,而小公主、宫娥等人反而在画中热热闹闹地凑成了一台戏,导致谁才是画中主角的疑问至今无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17
    2023-11-09
  • 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舞狮习俗获得现代学术记录的启始时期。彼时正是现代民俗研究崛起的时期,舞狮习俗得益于这一历史契机而进入学者视线并且得到较为详细的记录和研究。而且在彼时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语境下,舞狮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和民间体育运动,在当时语境下也被赋予了唤醒…[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27
    2023-11-09
  • 郝雨王子威本文所要评论的主角史依弘,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1991年以来,多次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之星”、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各类重要奖项。史依弘由武旦开蒙,后潜心研究梅派艺术,参与多个京剧新剧目的创作,成为文武兼擅,风格…[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40
    2023-11-09
  • 自古以来,“记忆”就是一个长久困扰着哲人们的话题,关于它的成因、关于它的运作方式,一直众说纷纭。在古希腊传说中,女神谟涅摩绪涅(Mnemosyne)主掌记忆,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即是“缪斯之母”。她的九个女儿分别主司史诗、历史、抒情诗、音乐、悲剧、喜剧、修辞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94
    2023-11-09
  • 日本在二战期间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慰安妇”制度,二十余万中国女性被日军强征为性奴隶,惨遭日军奸淫,受尽无数折磨,身心遭受巨大痛苦。由于日军在战败之际销毁了大量强征“慰安妇”的证据,东京审判未把性暴力作为专门罪行审判,以及受传统贞洁观念的束缚,鲜有日军“慰安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75
    2023-11-09
  • 一张平的《生死守护》是一部激越的小说。短暂的背景交代之后,内在的旋律迅速高亢起来,后续的叙事几乎没有种种穿插、迂回、旁敲侧击、摇曳辗转,也没有“欲说还休”的惆怅或者“吟罢低眉无写处”的感慨。从官场的较量、商人的圈套、棚户区居民的愤懑到文物工作者的焦虑、公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61
    2023-11-09
  • 人与符号的较量、互塑是生产竞争和传播流通的必然规律,根性的部分终会内化。无论如何努力拒斥符号,我们的讨论仍得借助术语,就像我们反复填写履历表——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学历、工作——貌似无意识地多次重复塑造身份认同,也训化出与陌生人攀谈和认识他人的感知模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13
    2023-11-09
  • 黄晓娟罗莹钰21世纪以来的广西女作家,以其大胆创新的文学书写吸引了评论界的关注,乃至于形成了“独秀女作家群”这样的女性文学群体力量。纵观广西女作家创作,可以看到一条较为清晰的创作路径,这条路径是由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构建而成的。她们的作品中,从出走漂泊的寻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95
    2023-11-09
  • 文艺期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载体。在现代文学史上,文学与文艺期刊是共生共荣的,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文艺期刊的繁荣往往保持同一步调,文学中心与文艺期刊的中心也基本是合二为一。在现代文艺期刊的发展格局中,桂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远离中心、寂寞荒芜的。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39
    2023-11-09
  • 一阎连科小说叙事的重点在农村,农村叙事的关键在农村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农民精神状态。当然,他的农村叙事毕竟是文学的而非历史的和非虚构的,所以,他所反抗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论①又反过来成了凝聚他农村思想的一个核心理念,瑶沟、粑耧、三姓村、受活庄、丁庄、炸裂村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86
    2023-11-09
  •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县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1930年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外文系和清华大学哲学系,入清华读书,后因无高中文凭被开除。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至1935年毕业。读书期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73
    2023-11-09
  • 1961年,沈从文开始了“第三次改业”的人生幻旅①。从这一年起手进行的古体诗创作,使他在文物研究的同时或间歇,复归其文学家的事业。然而情形已和作为新文学家的沈从文有所不同,他创作的这些古意盎然而又翻出时代与个人新声的诗作,已不同于边城时代描写的辽远澄澈的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74
    2023-11-09
  • 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未曾使用),江西修水人。1909年始就读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哈佛大学,1926年海归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48年后历任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有《陈寅恪诗集附唐筼诗存》。20世纪90年代因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59
    2023-11-09
  • 李敬泽刘恒孙郁穆涛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首先是祝贺小蕙《协和大院》的出版,先是在《美文》上看到,让我知道这是一个系列型的作品。现在一下子结集出版了这么大规模的一本书,我还是感觉到有一种意外的惊喜。我觉得《协和大院》是一部非常引人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49
    2023-11-09
  • 我拜读到洪子诚教授的《材料与注释》这部作品是在2016年冬,当时我与卢迎华正在筹备“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以下简称“沙龙沙龙”展)的展览。这个展览考察了从1972年至1982年这十年间主要在北京发生的艺术实践和活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112
    2023-11-09
  • 作为一位文学史家,洪子诚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为学界所共知。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概说》《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讲稿》等著作中采取的研究方法、提出的概念与命题,都深刻地影响和型塑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使他成为“中国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124
    2023-11-09
  • 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1999年8月出版后,不仅是国内高校使用最多的教材,而且已有英文、日文、俄文、哈萨克文、吉尔吉斯文、越南文等译本,韩文、意大利文正在翻译当中。洪子诚是一位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