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3852
    2023-11-09
  • “复杂性”的症候构成作为一部“沉潜十年超越之作”,邓一光长篇新作《人,或所有的士兵》的厚重阔大自不待言,但如果仅将其放在邓一光的个人创作序列中来考察,在所谓“战争书写”“城市文学”“英雄主义”等邓一光式的文学标签和光谱中予以打量,这部小说的意义恐怕难免会被…[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06
    2023-11-09
  • 一文学与革命、历史之间的互动一直是当代文学中最耐人寻味的关系,经由文学作品声势浩大的反复书写,构成了文学叙述与历史实践、文学秩序与社会秩序、文学虚构与革命伦理、文学审美与社会功能之间或对应,或悖反,或建构,或颠覆的关系。“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历史题材不仅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44
    2023-11-09
  • 主持人孟繁华:邓一光的战争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学格局中独树一帜。他的《父亲是个兵》《我是太阳》《我是我的神》等名重一时。在这些作品中,邓一光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一览无余。他笔力遒劲,浓墨重彩;人物刚烈伟岸,襟怀坦荡。鲜明的个人风格,使他的战争小说卓然不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09
    2023-11-09
  •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德语世界以来,经由译介、研究、改编、纪念会、展览会等学术和文化活动,鲁迅在德语地区的汉学界和知识界中均产生了较大影响。鲁迅是五四以来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真正进入西方研究视野的现代作家典型,同时还是实际参与中西文化对话…[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85
    2023-11-09
  • 在展开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传播的讨论之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需要首先说明:作为从外界向德语区引进的一种国别文学类型,中国文学在整个德语文学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根据德国图书销售交易协会(BrsenvereindesDeutschenBu…[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65
    2023-11-09
  • 主持人季进:我们以往所呈现的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与研究的面貌,主要以英语世界为主。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普及、信息流通的快捷以及学术交流的广泛,使深度的观察与对话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英语在世界文学流通体系中首屈一指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毋庸讳言,在今天,恐怕还没…[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88
    2023-11-09
  • 新世纪以来,当代学人尤其是诗歌评论家,如陈超、沈奇、张清华(华清)、罗振亚、汪剑钊、姜涛、荣光启、张立群、霍俊明、杨庆祥等,都对诗歌创作与发表投入了极大热情,他们的诗作屡屡登上国内各大文学刊物,个人诗集也相继在出版社出版面世。新世纪以来这种较为突出的“学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88
    2023-11-09
  • 钱文亮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间,“人民性”(“阶级性”)、“民族国家”和“现代性”是学术界先后用来解读当代文学历史的不同的总体性范畴。由于“现代性”自身的多维构成及其包容性和含混性,特别是中西语境的历史性差异,自1980年代到今天,该理论既为大陆思想界和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20
    2023-11-09
  • 时间:2019年9月7日地点: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主办: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承办: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州大学党委研工部协办:《南方文坛》《民族艺术研究》《电影新作》《电影研究》主持人:李利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32
    2023-11-09
  • 时间:2019年11月9日:14:00—17:00地点:思南文学之家主办: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承办:思南公馆、南方文坛杂志社主持人:张燕玲、李伟长与会者:陈思和、蔡翔、孙甘露、郜元宝、张新颖、罗岗、王光东、张闳、王宏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32
    2023-11-09
  • 方岩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之所以没能留在南京大学当一名教师,首先因为“出身不好”。如今的大学都讲究“出身”。在研究生招生中,“出身歧视”就很严重。现在的硕士生招生,所谓“推免生”占了很大比例。在一些所谓的名校,即此前的“985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16
    2023-11-09
  • 方岩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又是我多年来主编《扬子江评论》杂志的得力助手,我对他的了解不仅仅是在其学习与工作获得的印象,更多的是在他平时为人为文的品行与个性中总结出来的。尤其是读了他的批评与评论文字后,便更体味到布封所说的那句名言“风格即人”的准确性,它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68
    2023-11-09
  • 一1985年8月27日至9月1日,由《批评家》编辑部主办的文艺评论刊物座谈会在山西太原举行①。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共有十八家批评刊物,并发布了《全国十八家文艺评论刊物联合倡议书》②。参加会议的十八家评论刊物③为《小说评论》④《文艺争鸣》⑤《文艺评论》⑥《文艺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18
    2023-11-09
  • 曾有人指出:“巴金对自己的小说常作意犹未尽的解说,那些序、跋、后记、创作谈往往自行解构了小说本身。”①笔者对此深表认同,同时认为小说文本同样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是一个时代的表征,直面它可以对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本文从小说内容出发,结合巴金在不同时期写就的序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67
    2023-11-09
  • 1931年4月18日至1932年5月23日,巴金长篇小说《家》最初以《激流》为题连载于《时报》。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更名为《家》。此后,《家》在以青年学生为主的读者群中,逐渐成为畅销名作。1940年代,小说《家》被改编为连环画、话剧、电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82
    2023-11-09
  • 编者按:2019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2019年10月18—20日,巴金故居、巴金研究会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南方文坛》、大连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梳理和探讨巴金文学与思想中的五四精神为主题。为鼓励优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00
    2023-11-09
  • 倘若是几年前,在这样的时刻,宣告华丽、雄辩的批评观对我来说,并不是需要反复斟酌的事情。事实上,我确实写过几篇类似的文章。它们基本上属于学院教育教会的学术三件套——史料的花手铐、理论的震动棒和项目的小皮鞭——熟练使用、组合的结果。这几年,我开始怀疑它们的意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48
    2023-11-09
  • 黄建福造物指的是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意义”①。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造物设计伴随着人类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我国各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69
    2023-11-09
  • 气质在东西方文化里解释各有不同。在《辞海》里,气质在东方文化范畴里的解释是:犹言风骨,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西方文化里则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性的人格心理特征①。可见,气质在西方文明中主要见于医学心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193
    2023-11-09
  • 2016年5月,我受北大之托,启动了音乐剧《大钊先生》的创作。两年之后,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2018年4月28日,即李大钊先生英勇就义91周年纪念日,音乐剧《李大钊》终于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首演。李大钊、周恩来、陶铸、胡乔木、万里等革命前辈的后人都莅临…[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