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8067
    2023-11-09
  • 小说的强势,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是有目共睹的。自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小说的社会功用,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梁启超认为,人类之普通性,何以嗜他书不如嗜小说,原因不在于“以其浅而易解故,以其乐而多趣故”,而在于:其一,“小说者,常导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117
    2023-11-09
  • 伟长要我写些文字,写写他,我知道这是迟早的事。说说伟长,我很乐意。首先,这件事情关系到另外三位文学批评家(尽管其中的两位更愿意自称是诗人、其次才是批评家),他们是张定浩、黄德海和木叶,伟长是这个四人组合的最后一个,他们曾经是难以置信的梦幻组合,至少,在我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154
    2023-11-09
  • 一个年轻人。一个眼神温和的年轻人,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他的目光透过眼镜片,坚定地注视着镜头。细条纹衬衫很是熨帖,他坐在椅子上,右手似乎支撑在某件物件上面,或许是书桌,或许是餐桌;左手也许攥着手机,时刻注意着微信里跳跃的信息。他总是很忙,忙于工作,忙于策划思…[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152
    2023-11-09
  • 一小说家路内在《慈悲》中写了一种气味,它从一家苯酚厂散发出来,随风弥漫于整个工厂,让人“在冬天脑袋都在发胀”①。它具有极强的穿透性,“苯酚车间在宿舍的东南边,夏天刮东南风,苯的气味向着江岸飘去。冬天刮风下雨,所有人都紧闭窗户。宿舍很破,苯的气味仍然从窗缝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186
    2023-11-09
  • 杨庆祥1小封是谁?一位忠实的新闻从业者?一个公司老板眼中的好员工?一位勤奋学习努力写作的当代诗人?……他没有父母,没有家庭,没有籍贯……依此推导,也没有身份证号,没有银行账户,没有社保,没有缴纳三险一金……目前来看,也没有伴侣和子嗣。他是一个在人类之中但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260
    2023-11-09
  • 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自信地写道:计算机下棋今天还未能达到象棋大师那样的水平(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已经战胜了世界超级象棋大师卡尔希波夫——译者注),但它足以与一个优秀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234
    2023-11-09
  • 一、问题的提出:科技、文学与“生产者”1961年7、8月间,沈从文在《抽象的抒情》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学艺术创造的工艺过程,有它的一般性,能用社会强大力量控制,甚至于到另一时能用电子计算机产生(音乐可能最先出现)。”①我们惊诧于作家对未来写作的洞见,因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301
    2023-11-09
  • 在中国著名文学杂志《收获》工作了14年后的2017年底,我辞职创业,至今一年半,开发了两款软件:一是专业分析小说的工具“故事眼”,解析文本的主题、人物、地点、场景、人设、对话、情感的积极消极、主要情节的识别,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文本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307
    2023-11-09
  • 主持人杨庆祥: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應用,AI开始引起人文社科界的注意。AI对人类生活的介入带来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后果?AI会动摇人类的主体性吗?进而言之,AI会自动生产出“自我”和“主体”吗?AI会引起伦理性的危机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325
    2023-11-09
  • 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解读,是从19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汪曾祺准备为沈从文要出的选集写个后记,将其主要作品系统地重读了一遍。这一重读沈从文的行为导向了两个结果:第一是汪曾祺不久后表了《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此后他持续对沈从文作品和为人进行解读,这一行为延续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98
    2023-11-09
  • 1《永远的尹雪艳》第一句话非常重要,它说,“尹雪艳总也不老。”它在陈述一个状态,那就是尹雪艳的身上几乎不见岁月的痕迹,她始终像初见时的模样,是个“冻龄女人”;另一个隐性的表述是,时间在过,岁月在过,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了。这里面其实有着沧桑的气息,但,它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03
    2023-11-09
  • 陈鹭陈剑晖多么漂亮的封面设计!淡蓝的色调、遥远辽阔的地平线、高耸挺拔的白桦树;白桦树干的下部呈黄褐色,还有树干上若隐若现的伤口,这些似乎都在诉说寒冬的严酷和岁月的沧桑。这样的封面,准确地象征了全书的气质、格调和内容。是的,辽阔、博大、厚重、诗性、想象,这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63
    2023-11-09
  • 一“知识分子”是一个引人瞩目同时又争议不断的社会群落。不论哪一批人被视为标准的“知识分子”,这个称谓至少包含了一种初始含义:“知识”构成了这个社会群落精神生活环绕的轴心。因此,一个事实多少有些意外:何谓“知识”尚未产生一个公认的、言简意赅的界定。根据通常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388
    2023-11-09
  • 李伟长谈批评观,在我看来也是文学观前,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起毫无希望的恋爱事件。有一个饱经世故的男人,遇见了一个是不谙世事、脸上写满寂寞的女人。这个男人风流成性。这女人的丈夫有钱,可她过得不开心,渴望新的生活。两个人邂逅了,相爱了,不断地幽会……未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366
    2023-11-09
  • “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中国画在其创作过程中包含“意”的内涵,“意”不仅包括画家的主观意识,而且包括所描绘对象的精神,以及天地自然的哲学观念等,而“写”顾名思义便是抒写、抒发。由此看来,“写意”便是抒发着作者有心的感慨,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物质文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05
    2023-11-09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其银饰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拥有深厚的民族本源文化和艺术基因,表达出苗族独特的设计美学和价值取向,表现出民族艺术设计的优秀特质。一、广西融水苗族的银饰历史源流苗学学者普遍认为苗族历史上有四次大迁徙,而广西融水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59
    2023-11-09
  • 在观看五十五集电视剧连续《芝麻胡同》之时及在看完之初,我曾一度在鉴赏和评价上都深感为难。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剧似乎完全打乱了人们对经典京味剧的通常感觉,把一些陌生的、多元的或难以把握的东西放进来了。例如,有关生父与养父之间谁是真父亲,革命阶级与剥削阶级谁才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31
    2023-11-09
  • 在文学史的脉络中谈论胡性能的小说时,论者通常注意到他的创作与先锋小说的关系,在指出赓续先锋小说的“向内转”和形式实验的艺术经验后,又强调胡性能的不同之处在于既重视叙事的探索,又迷恋故事的完整性。诚然,这样的论述道出部分事实,但也以文学史的“共相”遮蔽了胡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14
    2023-11-09
  •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全国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经济到学术文化等,都在进行纪念、总结与反思。这实际上说明:“新时期四十年”不但已成为中国特定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已开始进入学术层面。而在这一新的学术命题与研究中,又实际上包含着:如何评价“四十年”的成就与贡献…[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15
    2023-11-09
  • 综合考虑,《活着》也许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最大的纯文学作品,自1998年至今,开卷年度监控销售量为4182111本①,超出《平凡的世界》《红高粱》《白鹿原》《尘埃落定》等名作同时段的监控销量。《活着》的论文在知网上以关键词统计有1139篇;《活着》有英、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