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转折时代”的东西,在演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多幕剧中,扮演着一个多有作为的角色。最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是东西对先锋小说的承继与个体性创造。先锋小说在他这里不只是一种技艺,一种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更是一种精神延续。就具体的先锋小说创作实践而言,东西在“荒…[浏览全文][赞一下]
何谓“文学桂军”?2007年12月15日,在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日报综合副刊部联合举办的“2007广西文艺论坛暨《文学桂军论》研讨会”上,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在讲话中对文学桂军的含义和特征等作了比较完整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常言贵在坚持,诗歌恰恰又是最不能勉强的艺术——我指的是真的诗。一个人埋头,一口气写到七十年开外,从下巴青青到两鬓生白,那是怎样威武又雄壮的一口气?一口气写了七十余载,岂是只知埋头?可见修辞总是蹩脚的。李瑛与《人民文学》的七十年,互为见证,互相成全,所有的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学武王冰冰自从新文化运动地位确立之后,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也得以借助行政立法逐步建立,随之而来的是文学及学术制度都日渐趋于成熟。由于京派文人大都接受过较为系统、严格的教育,很多甚至有出国留学背景,是当时中国社会知识精英阶层的代表。因此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以大散文观念衡量,1990年代前的“迟开的花朵”①——军旅散文,在新世纪已经花繁叶茂、硕果累累。仿佛一夜春风,新世纪散文花开千树,无论在题材领域、作家群体构成,还是在独特精神价值、内在精神气质上,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征。虽然离开了战争这一最为独特的资源,但…[浏览全文][赞一下]
新世纪以后,虽然军旅短篇小说的个别篇什像零星流行般从文学的夜空中划过,甚至还戴着某种奖项的光环,引起的注意却再也不能与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同日而语。然而,新生代作家群的崛起和作品数量、质量上的不断攀升成为新世纪后短篇小说的新景观,说明落寞之余,新鲜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朱向前刘立云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1927年秋冬写下的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还有他1928年记述黄洋界保卫战的《西江月·井冈山》,以及朱德、董必武、陈…[浏览全文][赞一下]
其实,把姚彬比喻成“潜伏在黑夜里的一只诗歌螃蟹”算便宜了他,还是他自己说得更得劲儿——“墙上走着一只落单的独角怪兽”(《2016年平安夜,独坐书房》)。这里的“怪兽”,或许是对时间的独特体验,或许是卡夫卡式的人的孤独以及精神变异的具象化,更是姚彬对生存和写…[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川鄂汪亚琴在大众化、狂欢化、低俗化的语境中,新世纪诗歌走过了十九年光阴。高效快速的传播途径、多元的诗歌主张、繁杂的诗人群体,刷新了大众对诗歌的认知。借助新媒体对人们生活呈席卷之势的渗透,新世纪诗歌以诗歌论坛、诗歌网站、诗人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途径,…[浏览全文][赞一下]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写《心理诗学》“诗与梦”这一节的时候,查阅了一些心理学的文献,其中有我国心理学家对西双版纳基诺山原住民的调查。发现基诺人回忆梦境的能力非常强,他们遇到重要的事情要做决断前,往往祈之于梦。比方说盖房选址是否恰当,便由一家之主祈梦,若梦…[浏览全文][赞一下]
曾站在外省小资青年和都市中产阶级的立场上书写市民与消费文化、艺术和知识生产的“新生代”作家邱华栋,近些年开始转入了历史题材和武侠小说。可以看出,乡土的美学价值和城市文学的确然对象,并没有力量困囿他的笔尖。在《唯有大海不悲伤》《鳄鱼猎人》和《鹰的阴影》三部最…[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我和华栋是武汉大学校友。他是少年诗人,也写小说,像那个时代一样,浑身满溢着浪漫充沛的诗情。20世纪90年代初,他大学毕业分到北京一家报纸。外省来京青年的敏感,以及对大都市的强烈自我异化感,在中短篇小说集《哭泣游戏》《都市新人类》《黑暗河流上的闪光》中有明…[浏览全文][赞一下]
为了向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致敬,麦家曾在无数场合谈到过那只“冻死在乞力马扎罗山顶的豹子”。在他看来,这只豹子是“所有挑战人类极限者的象征”,其中就包括文学写作者在内。关于极限,麦家显然有自己的看法,“是无知,是无底,是无边无际的宽大,深不见底…[浏览全文][赞一下]
麦家养气静心数年,读书、思考、写作,近期出版《人生海海》,风格与品性与他过往的作品有所不同。但是,麦家是一位风格标识非常鲜明的作家,当然还是有他一以贯之的个性气质。多年前的《解密》《暗算》《风声》就以他自己独有的从军经历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经验,他能进入幽暗…[浏览全文][赞一下]
20世纪上半叶以来,油画主题性创作是绝对的主流,“创作中除了运用情节性绘画手法外还运用了纪念碑性绘画手法,产生了一批有较强形式语言和鲜明时代精神的作品”①。这些作品有着极强的时代气息与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油画的创作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主题性油画创作依然蔚…[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并创造出辉煌的华夏文明,尤其是先秦时期涌现出来的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学说,对中华文化丰厚内涵的建构和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形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溯古观今,在不同历史时期,侠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或边缘文化形态,一直以顽强的姿态或显或…[浏览全文][赞一下]
引言:盘峰以后,如何重审“口语”“盘峰论争”对新诗史来说至今仍是不可忽略的节点。固然它包含诗坛名利意气之争的一面,但更关键的是,它集中暴露了原本盘根错节的诗学命题及其观念冲突,姑且不论论辩的成败得失,这场论争使新诗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降的探索与新世纪…[浏览全文][赞一下]
白睿文(MichaelBerry)著王晨译【1985年4月】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文学的根》(韩少功)1985年4月,三十二岁的韩少功(1953—)在中国著名的文学杂志《作家》发表《文学的“根”》,…[浏览全文][赞一下]
鲁道夫·瓦格纳(RudolfG.Wagner)著季剑青译【1872年10月14日】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瀛寰琐纪》出版同治壬申年九月十一日(1872年10月14日),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瀛寰琐纪》创刊号在上海公共租界发行,这里后来成为有清一朝毋庸争议的媒体之…[浏览全文][赞一下]
【1998年3月22日】朱西甯离世父亲过世(1998年3月22日)的初夏,台湾文学馆正在筹备,馆长与家人邀约,希望能将朱先生手稿文物捐赠文学馆,他说“华人并不习惯将先人遗物捐出,希望朱先生能起带头作用”。家人有默契的当场应允,除了同意游说理由,亦觉文学馆所…[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