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7902
    2023-11-09
  • 李欧梵著卢冶译【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再也不会跟从前一样了,她想。张爱玲(1920—1995)在自传体英文小说《易经》(TheBookofChange)中写道:忽然间她被一束强光迎头摄住,在这乳黄色、有着球形立柱的小小门廊里,她从头到脚都浸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915
    2023-11-09
  • 【1924年5月30日】中国的安危存亡,全在我们中国的国民睡还是醒——孙中山,1924年1924年5月30日,正在广州养病的孙中山应上海《中国晚报》的邀约,在广州南堤的小憩俱乐部,对着留声机进行演讲。此演讲被制作成三张每分七十八转的胶木唱片,其中包括两张普…[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849
    2023-11-09
  • 李奭学著张治译主持人季进:我们曾于《南方文坛》2017年第5期隆重推介过王德威教授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NewLiteraryHistoryofModernChina,2017,下简称《哈佛版文学史》),独家首发了王德威教授的长篇序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821
    2023-11-09
  • 李丹是我指导毕业的博士研究生。2008年我调任南京大学后,已经过了当年博士生招生时间,负责本专业工作的王彬彬教授对我说,就在已经招收的博士生中挑选两名归在你名下指导吧,而且还正好是两个男生。最近十几年来,男生紧缺,当然我这并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只能说女生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703
    2023-11-09
  • 80后一代由于其诞生恰恰跟中国的社会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发生同步,因而在当代社会、文化研究中被普遍纳入代际视野和范畴来进行观察和分析,继而因此还衍生出70后、90后等说法。就文学领域而言,先有80后作家之命名,近来又有80后学人、批评家之崛起。这一代人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571
    2023-11-09
  • 所谓“华北根性”,是指1937—1942年的华北根据地文艺在解放区乃至其后的新中国文艺中的根源地位,华北根据地文艺是适应战争环境的文艺,通常从属于政治需要、服务于具体任务、直接发挥现实作用,在形式上吸收了华北地方文艺,内容上服从于现实需求,审美上契合华北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577
    2023-11-09
  • 时间:2019年4月20日地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明德楼109会议室主办:青年文学杂志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主持人:张菁张燕玲张菁(《青年文学》主编):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2018年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9.58,城市占据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在我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540
    2023-11-09
  • 时间:2019年2月26日上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多功能厅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主持人:钱小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与会者:铁凝、王蒙、李存葆、徐怀中、郑伯农、缪俊杰、陈建功、高洪波、钱小芊、李敬泽、何向阳、黄尧、王必胜、从维熙、叶梅、刘锡诚、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563
    2023-11-09
  • 时至今日,对杨绛名作《干校六记》的细读仍旧停留在评点语体风格的层面,多少暗示出以流行的文学社会学框架将其历史化的难度。本文在“社会—文学”方法下,留意个别性因素的作用,征用文化记忆理论,对文本及周边进行细读与分析,试图具体地呈现《干校六记》中的知识分子记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429
    2023-11-09
  • 我的家乡是位于长江北岸的一个小镇,离江滨城市芜湖大约一小时的路程。在以前陆路交通不太发达的时候,作为长江水路的一个重要码头,芜湖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誉为“小上海”。它不仅是物质商品的汇聚地,还是中外文化的桥头堡,那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有的可算作“文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452
    2023-11-09
  • 一、20世纪大致是新文学时代陈思和说“不可一世论文学”①。最少应具“两世”视野,始可言新世纪文学之变。20世纪,粗疏而言可谓“新文学”时代。1902年,梁启超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推尊小说,冀小说承担新民大任。经学体系逐渐崩溃②,故欲新小说,使小说成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301
    2023-11-09
  • “汉语新诗”辨汉语新诗,一般认为是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白话诗”。以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郭沫若等为代表。“白话诗”运动,是“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版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其中著名的《蝴蝶》等八首诗,发表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387
    2023-11-09
  • 李丹自我偶像化的时代过去了,文学变成了一种不太坚固,甚至太不坚固的事业。曾经与一位批评家前辈聊天,不免语及今日写作者生活之艰难,前辈哂笑,反问道:当今的写作者,谁没有一份谋得资粮的差事,谁又完全以写作为生呢?是否以写作为生,大概也真算不得衡量写作的标准,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259
    2023-11-09
  •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今广西美术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探究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新路径,就一定要分析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规律,而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离不开近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所以我们要将广西少数民族题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184
    2023-11-09
  • 蒋励李梓森自九七回归之际到回归后二十年,在香港人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集体诉求下,将香港作为被讲述的主体对其本土身份进行重叙和表述的电影现象备受关注,不少学者试图梳理香港电影中香港文化身份与内地的关联与纠葛,但同时,内地电影中亦不断生产关于香港人和香港这座城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126
    2023-11-09
  • 古远清第一本书是研究鲁迅的短篇小说《呐喊》《彷徨》,后来转向新诗研究。1988年,花城出版社约他写《台港朦胧诗赏析》,出版后发行量近二十万册。看到这种可观的经济效益,河南、湖北一些出版社也约他写这方面的著作,古远清由此尝到研究境外文学的“甜头”,从此“下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118
    2023-11-09
  • 房伟张琳琳黄孝阳是一个充满神秘能量的青年作家。近年来,他创作的“众生”系列长篇小说(包括《众生:迷宫》与《众生:设计师》),是70后作家展现强悍突破力的作品之一。黄孝阳有显而易见的先锋血脉,但更像先锋的“逆子”。他的小说,也有着来自王小波的精神继承,幽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122
    2023-11-09
  • 近日,《海代泉科学知识寓言选》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此书创作历时两年多,经过反复修改、补充而成。本书有两大特征,一是科技题材,分为植物、动物、生理卫生、天文地理、科学常识等专题,二是寓言文体。当今儿童文学出版以原创小说、童话以及中外经典童话、经典寓言为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020
    2023-11-09
  • 离散(Diaspora,也译作流散)源自希腊词汇(diasperien),其中dia为“跨越”之意,sperien则指代“传播种子”,初期主要形容因种种情由离开故土、来到另一地区扎根繁衍的族群。在当今后殖民(postcolonialism)与全球化跨民族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914
    2023-11-09
  • 《诗创作》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面向全国发行的大型诗刊,从1941年6月创刊到1943年第19期终刊,总共发表诗歌574首,其中译诗139首;发表诗歌评论74篇,其中翻译27篇。《诗创作》不仅出版了长诗专号、翻译专号、诗论专号,还组织了郭沫若五十寿辰专辑…[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