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6374
    2023-11-09
  • 一般的文学史叙述中,伤痕、反思等一系列文学潮流在显示着其接续、拓展、深化的同时,时代的创伤如影随形,贯穿其中,亦被视为文学实现“突破”的重要标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鼓舞、振奋的气息,却也不得不去面对这种叙述对一个时代的文学过于乐观甚至是简单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396
    2023-11-09
  • 作为一个科幻文学的子类型,赛博朋克(Cyberpunk)是欧美科幻传统当中,最近也是最后一个具有可辨识的“家族相似性”,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呼应的文类潮流。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一般被视为“赛博朋克原型(Thearchety…[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418
    2023-11-09
  • 2019年新春,《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再次点燃了国人对于科幻的热情,国产科幻电影欣欣向荣的时代已然不远。然而,《流浪地球》的小说原著已是近二十年前的作品,《三体》三部曲完结也过去了快十年,现今的中国科幻小说是否风采依然?对于这样一个关注者越来越多的问题,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349
    2023-11-09
  • 沈从文从城乡两个经验世界的互参中为人性的理想形态塑形,主张人与自然的契合,弘扬人的原始强力,批判无光无热的生命形态,并在现实环境的重压之下,力图为人的个体存在和民族的生存建构一个形而上的参照系,这些主张与“五四”新文学所开启的“国民性改造”是一脉相承的。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61
    2023-11-09
  • 澳门文学具有自己的创作特色,那是以后现代式的琐碎和庸凡作为先导的特色;而澳门文学的运作体制,既疏离了政治主导的倾向,也难以形成市场主导的局势,这便构成了它在汉语文学乃至汉语文明发展过程中独特的景观和生态,可惜这样的“生态”缺乏准确的理论观察和描述,因而很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300
    2023-11-09
  • 一、一句偈语,两样说法汪曾祺回忆他1940年代初在西南联大读书,选修沈从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都跟“教创作”(主要是小说创作)有关。汪曾祺说沈从文“教创作”,强调最多的一点是:“要贴到人物來写。”可惜汪曾祺只记得这一句偈语式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93
    2023-11-09
  • 二十几年前,一沓一沓的文学刊物被搬到床头,漫无目的地翻看,纯属消遣。但令我意外的是,那时读过的几篇小说在不久前又十分诡异地轮番出现在脑子里。《屠妇老塘》《马镫革》《大爷》——我不敢保证小说名字的准确,但它们的某些情节总是不经意地飞快闪过。也许这些作品不会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83
    2023-11-09
  • 谭娟一、电影音乐的发展现状电影艺术经历了从无声的纯视觉艺术到有声的视听结合的音画艺术的发展过程,电影音乐是伴随着有声电影的发展而渐渐走进百姓之家。电影音乐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甚至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电影音乐的重要性,取决于其对电影内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84
    2023-11-09
  • 金书妍丰富、广泛而又生动活泼的各民族民间山歌,品种多样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戏曲,由民间“三月三”歌圩升华而来的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广西赢得了“歌海”的美誉。广西的本土音乐,至《刘三姐》时蜚声海内外,广西的本土歌手,从黄婉秋至韦唯享誉歌坛。时移势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23
    2023-11-09
  • 郑振铭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彰显自身原有的特性,也要把西方艺术的精髓优化在其中,形成一种时代的风景。郑军里在云南洱海旁的喜洲所创作出的几十幅精美的“乡村风景画”,审美独到,恬静悠然。对于这些作品他如是解释:“我的作品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有质的区别的,既无山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52
    2023-11-09
  • 许可在“滿洲国”文坛中,爵青是个无法绕开的作家。其创作受西方现代派影响,具有“反世俗”价值追求和“奇异神秘”的先锋意味。新时期的沦陷区文学研究开启之初,爵青面临陷入“落水作家”的尴尬境地。其在殖民机关任职的政治经历、两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事实以及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05
    2023-11-09
  • 张艳一、引言谈瀛洲,主业为英美文学,专攻王尔德研究和唯美主义研究,兼及莎士比亚研究。著有散文集和文艺评论集《诗意的微醺》(1999年版)、《那充满魅惑力的舞蹈》(2005年版)、《莎评简史》(2005年版)等。这些散文大多是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文字,不过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105
    2023-11-09
  • 班易文小说,作为一种叙事的艺术,既是虚构,也来自对真实的人生与命运的体察。而真实的人生充斥着“寻找”,寻找的对象抑或是抽象的价值、自我、理想、真理、自由等,抑或是具体的物件或生命。“寻找”常常是范小青小说中隐现的主题或是叙事的核心,一些小说叙述了寻找某样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901
    2023-11-09
  • 程旸从1954年到今天的六十五年,除去插队和徐州十年,王安忆在上海弄堂居住了五十多年。对一个作家来说,这个极其宝贵的生活素材宝库,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她小说创作的观念。如此看,弄堂生活哲学不光涉及作品人物,还暧昧曲折地折射着作家看世界和生活的角度。她在纵横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717
    2023-11-09
  • 旷新年秋意日浓,寒气来袭,在深秋凛冽的夜气里,一行行血性、峻烈、悲壮的文字出现在眼前:“你身处一个苛刻的环境”,“但人就是不屈服。不能屈服的原因,是生命(乃夫斯)的尊严。”张承志是这个时代的内部读物。像张承志一样,我也常常陷于痛定思痛、无话可说的境地。在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44
    2023-11-09
  • 芦苇岸初夏的一个中午,在小区附近医院打杂的父亲公休时间荡至我书房,随手拿起桌上我正在细读的《在人间》……上班钟点到了,他起身,笑着合上书,说:“这个广西人,写得有意思!”作者介绍里的“荣斌”二字,他可能认得“光荣”的“荣”,但一定不识“文武”之“斌”。这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86
    2023-11-09
  • 鲁雪莉作为70后的代表性作家,黄咏梅以独特的叙事才情和审美气质而备受关注。她的小说以勾勒俗世日常、关注底层生命为底色,在俗世的外壳与诗意的内核所构成的特殊张力中,传达了作家对现实生活、人性本相的独特感悟和深切思考。她所塑造的一系列小人物中,给人感受最深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25
    2023-11-09
  • 简圣宇广西那坡的“黑衣壮”,是广西壮族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黑衣壮”的命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音乐学研究员冯明洋在其论文《壮族“双声”的腔调类论》中提出(他称为“黑衣壮人”),但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一些学者就已经注意到“黑衣壮”的存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684
    2023-11-09
  • 张莉调查说明从1919年算起,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已是百年。一百年来,女性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现代女性拿起笔自由写作本身也深具革命性意义。在百年女性文学史上,有一大批重要女性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铁凝、王安忆、林白、迟子建……她们不仅仅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459
    2023-11-09
  • 贺仲明自2018年初出版以来,《山本》得到批评界的一致好评,作者贾平凹也多次发声阐发其创作主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被提到很高的位置。但我阅读过后,感受却有所不同。我觉得《山本》的思想主题混乱,艺术上也很粗糙,远非一部优秀之作。而且它在叙事模式和不少细节描写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