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1750
    2023-11-09
  • 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是我论晚清小说专书《被压抑的现代性》(Fin-de-sieclesplendor:RepressedModernitiesofLateQingFiction,1997)中文版导论的标题。长久以来,文学和政治文化史上的晚清一直被…[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53
    2023-11-09
  • 主持人的话:在我们熟悉的历史语境中,五四运动的意义毋庸赘言,无论作为现代中国的起点,还是革命精神的发祥;新文学的开端,抑或旧思想的终结,其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早已浓墨重彩,大书特书。2019年乃是五四百年,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我想我们已获得足够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88
    2023-11-09
  • 本刊编辑部时间:2018年9月27日地点:绍兴咸亨酒店·引玉厅主办:《人民文学》、《南方文坛》、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联主持人:施战军、邱华栋与会者:何俊杰、金一波、施战军、张燕玲、邱华栋、徐坤、徐则臣、黄德海、王继军、曾攀、马小淘、李兰玉、梁豪、丛治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41
    2023-11-09
  • 本刊编辑部时间:2018年9月26日、9月27日地点:绍兴咸亨酒店·树人堂主办:《人民文学》、《南方文坛》、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联主持人:金一波、徐坤、徐则臣与会者:施战军、邱华栋、张燕玲、曹启文、徐坤、徐则臣、何俊杰、金一波、曾攀、马小淘、李唐、庞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484
    2023-11-09
  • 本刊编辑部时间:2018年11月24日地点:南宁桂景大酒店·五楼多功能厅人员:本刊年度奖评委与获奖者、中国现代文学馆部分客座研究员、广西作家评论家等主持:张燕玲黄伟林郭冰茹曾攀第一节(上午)张蒸玲(《南方文坛》主编):各位嘉宾、各位师友: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505
    2023-11-09
  • 李壮扭捏了一下,终于说了,原来是,让我写他的印象记。青年批评家李壮需要一篇印象记。当然,写!面对电脑,想了想,忽然茫然,本以为印象是现成的,但似乎并没有很多话可说。好比画肖像,最好是画李壮这样的,特色鲜明,自带喜感。画我这样的就要难倒画家,一张大众脸,和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506
    2023-11-09
  • 张柠贾想1先说一件往事。在好几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遇见一位经常在各种研讨会上跑场子的老批评家。他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很有興致的样子,决定屈尊来跟我搭讪。他问我是否认识一位搞当代文学批评的叫“张柠”的人。我说“怎么啦?”老批评家严肃地说:“我不喜欢他的文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461
    2023-11-09
  • 李壮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然而,在今天的年轻人心中,天堂可能是一台功率出众的电脑,硬盘里拷贝着其一生中体验过的电子游戏——连同着他们辛苦打来的装备存档。不同样貌的天堂想象,背后是不同时代个体生活模式、经验类型的真实区别,更体现着不同时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493
    2023-11-09
  • 我新近出版的《批评的智慧与担当》(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主要是从理论探讨和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当中,来重申学理性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路径方法,重申学理性批评的文学研究伦理。学理性、学理性批评、文本细读、回到文学本身、做有温度和体贴的文学批评,可能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477
    2023-11-09
  • 路文彬“推敲”这一文学典故可谓家喻户晓,不少文献皆对其有所记载,其中计有功《唐诗纪事》如此描述:“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日: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这里提及的贾岛诗作即《题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464
    2023-11-09
  • 程光炜如何从韩少功几十年创作之变中理出一个比较清楚的线索,是当代文学史研究的难题之一。蔡翔说:在中国的当代作家中,韩少功是“最具理论家气质的”。他的“二律背反”命题和“寻根文学”的主张,使他对当代文学的理论贡献,并不逊于小说创作。但他心里打鼓:“韩少功过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299
    2023-11-09
  • 李壮在我硕士论文的致谢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当我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来到走廊窗边、让植物的火焰充满我的肺叶,我会进入一种思索之中:近处的校园球场、远处的CBD中心和我二十五岁的眼睛之间,构成了怎样一种神秘的对话?阳光、烟草和春日的空气,又是如何在我的肺泡中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314
    2023-11-09
  • 一、《南方文坛》刊发各类关于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文章,欢迎海内外同仁惠稿。二、惠稿一式二份,电子稿以Word格式请发至:nfwt@tom.com;打印稿请寄:530023南寧市建政路28号南方文坛杂志社。并请文末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个人邮箱电话,以及通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291
    2023-11-09
  • 自从电影漂洋过海落地中国,中国电影就开始吸收本土资源、探寻适合中国国情、打造民族特色电影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与西方电影形成的集中性、集团化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不同,中国电影将触角深入到各个具体的地域省市之中,形成了从中心城市到省市区域全面展开的电影格局。新中国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371
    2023-11-09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献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以延伸,以文字记录为载体的传统纸体文献尽管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以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视听资料存储光盘为载体的音像档案文献资料正以方兴未艾之势,进入学术视野。自然,作为当代影像时代的核心——电影,其文献学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323
    2023-11-09
  • 李启军张艾如果说1980年代初,《十天》(1980)、《顾此失彼》(1981)、《春晖》(1982)等电影的出现,已经让人们发现“广西有电影”;那么,《一个和八个》(1984)、《黄土地》(1984)等探索影片的横空出世,更是使人们认识到广西电影人具有“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392
    2023-11-09
  • “贺州作家文丛”共九部作品,包括散文集莫清荣的《回望故园》、如衣的《贺州时光》,诗集罗晓玲的《月光照在黛瓦上》、余洁玉的《云上的沼泽》、林虹的《十万朵桂花》、诗雨的《流经铺门的无名河》,莫伊的长篇小说《回到来处》,以及冯昱的《火又笑了》、王忠民的《大路无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425
    2023-11-09
  •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自身的写照,作家常常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借助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出来,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自传性特征。这一点在那些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作家身上尤为突出。作为流散作家,远离故土孤身一人在异域打拼的艰难以及边缘化于主流话语之外、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408
    2023-11-09
  • 2007年,郭文斌《吉祥如意》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以素朴纯净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涤荡滋养心灵的魅力和纯粹诚挚的祝福性引起文坛注意,让诗化散文化小说强劲回归读者的视野。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农历》,是《吉祥如意》的续篇,更是系统化的深化和升华。郭文斌的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354
    2023-11-09
  • 作为作家,黄佩华身上有两个非常醒目的标签,一个是“广西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另一个是“广西壮族作家”。对这两个标签,人们都已有论及。但相比之下,对后一个标签的阐释显得更多。有的阐释其小说所蕴含的壮族文化风俗,有的阐释其小说的壮族生态意蕴,有的阐释其小说的壮…[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