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文洁一、文化选择:传统视域下的民族性与地域性鲁若迪基出生在云南红土高原西北的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在那里有绵延千里的小凉山,有奔腾喧嚣的金沙江,有巍峨矗立的梅里雪山,还有清澈透明的泸沽湖。鲁若迪基的民族叫普米,诗人将自己创作的文化根系深深扎进他的故乡,扎…[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满星三十多年前,刘再复在阎纲《文学八年》序里写道:冲锋陷阵的评论家是文学新潮的一部分,在这一评论家群中,阎纲是杰出的,他的呐喊并不白费,他和他的战友们的呐喊无疑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文化动力之一。一切正直的作家,大约都会感激他的声音。“文革”前,阎纲的名字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哲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育本质决定的,也是艺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毛泽东在鲁艺讲话时“提出著名的‘小鲁艺和‘大鲁艺的观点,号召鲁艺要走进‘大鲁艺中去,贴近工农兵群众生活和斗争,实践‘为工农兵群众服务——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为了人民…[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霞一、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为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导致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这种现象,在茅盾的《春蚕》(1934年)、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叶紫的《丰收》中都有生动地描述。封建宗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德南学者王浩在《中国与西方哲学》中曾将鲁迅和王国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鲁迅和王国维都在文学上有很好的作品,但在形式上甚至内容上,鲁迅更能创新,更能超越自己私人的生活。应该说鲁迅作了更多更久的思想家的工作,是一个广义的哲学家”。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判断。…[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川鄂+李修文刘川鄂:《山河袈裟》是一部快时代的“慢”作品,足足写了十年。根据你的自述,通过这十年写作,不仅坐实了自己的写作命运,也膜拜了两座神祗,一座是“人民”,一座是“美”,这种“美”饱含失败和死亡,承袭了从前的小说主题。而“人民”一词在中国有着丰富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阳燕十多年前,李修文是一个才情飞扬的小说家,因《大闹天宫》《下西洋》《解放》等戏仿经典的创作年少成名,因《滴泪痣》与《捆绑上天堂》这两部浪漫言情的长篇小说赢得口碑与畅销。然而,在他完全可以循着审美惯性与驾轻就熟的写作套路滑翔的时候,李修文却沉寂了下来,计划…[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俊国+周易李修文,曾经以长篇《滴泪痣》《捆绑上天堂》让人惊艳:小说主人公们对于爱与死、爱与逃的生命沉醉和飞扬,小说叙事的唯美而诡异;李修文的文学出场,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文坛底色上,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当人们期待着作家继续他文学出场时期的写作惯性再创佳…[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杰在当代中国学术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代美学”是一个内涵模糊外延混乱的理论概念。这种理论上的模糊和混乱造成对当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对当代文学艺术意义的理论阐释呈现出众说纷纭的局面。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和阐释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厘清当代美学问题与…[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帅乃新时期以来,社会主流性别话语从打破“统一”到强调两性差异再到多元趋向的生发,几经变迁;在文学创作中,聚焦“异装”现象的作品作为明确质疑传统性别话语的文本典型,自觉探讨了旧有的二元对立式性别话语对个体发展所造成的束缚。当前,对成人文学范畴内的异装文本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詹玲1983年前后,为响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目标,文艺界纷纷召开座谈会,展开文艺创作民族化的讨论,宣布“社会主义文艺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具有中国的特色”。尽管在科幻创作界,科普性与文学性之争仍处于热火朝天的阶段,但一些作家已开始调整创…[浏览全文][赞一下]
姜智芹贾平凹是新时期以来在国外影响较大的作家。其作品“走出去”的步伐早,译成外文的数量多,国外对其创作的研究既有宽度和广度,亦不乏深度与厚度。贾平凹以独特的视角,向世界讲述着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其《浮躁》1988年获美国的“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1…[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一燕贾平凹从19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近半个世纪,著作等身,名扬天下,从诗歌小说到散文随笔,种种文类,无不涉及。贾平凹的散文独树一帜,堪称美文,但是若从其创作整体来看,其主要精力是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文学界对贾氏的评判褒贬也大都基于其长篇小说。虽然…[浏览全文][赞一下]
罗振亚2014年5月底,湖北宜昌,首届屈原诗歌奖即将颁发。当接站的轿车傍晚时分在与会者下榻的宾馆前停稳,我走出车门的一瞬间,就看见了远处向这边焦急张望的刘波,他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过来,看着他熟悉的身影,特别是个子不高的腰间来回在风中摆动的大书包,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卢桢刘波是荆门人,起先我并不知道,屡次听他谈起在河北的求学经历以及辗转京冀多地的媒体从业见闻,而每逢遇到从河北过来的诗人,往往也会以“你认不认识刘波”作为聊天开始的话题,便天然觉得刘波大概是荆轲的老乡,身上也会有燕赵豪杰的慷慨之气。他对人实在是发自肺腑的热…[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波汉语新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阶段性的总结似有必要,毕竟它的现代性之路曲折跌宕,这一过程里还有更多未被发现的“难言之隐”。相对于其他文体,新诗在其无足轻重的位置上备受争议,它不断依附于意识形态又试图挣脱束缚的纠结,其实也从侧面宣告了诗人们的不甘心,不满足,…[浏览全文][赞一下]
肖映萱等时间:2017年3月31日14:00-17:00地点:人文学苑3号楼205会议室主持人:邵燕君(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参与者:李强、肖映萱、王玉王、周文韬、吉云飞、高寒凝等邵燕君:今天,我们能把韩老師请来,简直是天赐良机——这两天,我们一直在微信群里热…[浏览全文][赞一下]
邵燕君麦克卢汉曾预言,进入电子文明后人类将重新部落化。如今,在网络空间以“趣缘”而聚合的各种“圈子”,其数量恐怕早已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因血缘而繁衍的部落。这些网络新部落有着自己的生态系统和话语系统,彼此独立,又息息相通。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这些…[浏览全文][赞一下]
云德一、互联网及网络文艺的现状互联网问世二十年时间,业已迅速覆盖全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革命性改变。信息化,作为当今世界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赓续衍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趋势,正在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浏览全文][赞一下]
韩少功我是来北京大学求教的。刚才邵燕君老师提到我的《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暂定《读书》杂志第五期发表,已提前给一些同学传阅了。(邵:都给了。)那么我今天就不再重复,而是想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把人工智能稍微扩大到高科技,看一看高科技时代里文学的处境与可能,看…[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