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燕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发展至今,经过国内外历代舞蹈工作者共同努力逐渐建立起各舞种自身的训练体系、表演体系、审美风格。然而,当我们还在为舞蹈“说什么”和“怎么说”争论不休时,舞蹈“男子技巧女性化、女子技巧男性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的同时,杂技节目的舞蹈成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谢意1.沃尔夫林对风格判断的经典命题在每一个艺术家学习成长过程中,有一门必修课,就是对历代经典作品的研摹。本人学习的是油画专业,对西方油画经典名作的学习研究也是自身成长的必经阶段。在此过程中分析过的一些卡拉瓦乔(MichelangeloMerisidaCa…[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娟《甲骨时光》首发于《江南》杂志2016年第2期,甫一问世即备受各界关注,2016年8月著名华裔作家陈河长篇新作《甲骨时光》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近年来,陈河的创作产量极高,水准一流,尤其在发掘历史的写作方面,视野宽阔,史料扎实,文学架构极具现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维阳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让中国作家对历史既满怀敬意,又充满叙述的兴趣。波谲云诡的20世纪历史为当代作家提供了巨大的创作资源和言说空间,一些充满争议的历史节点,更是作家们热衷讨论和叙述的对象。20世纪中页的土改运动的发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加速了中国大陆的统…[浏览全文][赞一下]
小说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如同创作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迫一个意欲有所作为的作家最终必须交出个人的文学方案和艺术答案。小说如何与现实相遇,尤其是如何与现实中的苦难、困境、极境相遇,如何表达由此而来的恓惶、无力乃至绝望,这些都深切关联着作家、读者与批评家之间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春林回顾一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以“土改”和稍后的“农业合作化”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数量并不在少数。从起初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到后来“十七年”期间柳青的《创业史》、赵树理的《三…[浏览全文][赞一下]
林岗《群山之巅》面世不久就获得批评界的反应。大致是将它看成一个现实精神强烈的探索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当下生活的文本。备受冤屈的辛家与尽享荣誉的安家两个家族命运的交织与变化构成了迟子建讲述的这个故事的主要线索,而围绕他们周边的人群的現世悲欢,也许加强了批评界对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宗刚+李美皆特工、反潜、谍战,这样的题材近年并不鲜见,通常表现为神秘的、波谲云诡的,受众对此已经形成某种“阅读定势”。然而,朱东的长篇小说《沧海之约》化稀奇为平常,化特殊为普通,颠覆了此类题材的玄秘,一变而为平易。它让我们明白:那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容本镇(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在开放包容、波澜壮阔的“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广西的各民族作家和全国作家一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肩上扛着文艺的使命和担当,心中装着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笔端蘸着对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浓浓情怀,投身…[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兆忠像那个时代的许多进步文化人,鲁迅一直是张仃的精神偶像。从十六岁开始读鲁迅,画鲁迅,鲁迅的思想贯穿于张仃各个时期的文章中,以鲁迅为题材的画作,出现于张仃各个时期的创作中,直到2006年。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张仃隐居在京郊门头沟自己设计的石头房子里,此时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丙杰80后诗人中,在艺术手法上探索勤奋,成效又显著的,肖水当之无愧。关于这一点,从他出版的几本诗集,即可看出端倪:2012年出版的《失物认领》和《中文课》,在长诗的把控上,肖水展示出自己最初的成果,其中《恐龙特急克塞号》《往世书》《失物认领》等长诗,在感…[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我看来,自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最高价值。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自然”是比“道”更高的价值。三国王弻称:“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古代中国遵循着这“道法自然”的传统,山水诗因此成为最主要的诗歌品种,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罗小凤诗人盘妙彬虽然生活在广西,但其诗歌成就显然无法用“广西”的地理标签予以涵盖,他在整个中国当代诗歌版图上都是一个独特的诗歌存在。盘妙彬的博客名“心在云端”与其诗歌世界正好构成恰切的隐喻,或许正由于“心在云端”,盘妙彬总“搭乘一朵白云”,“看到的总是与别…[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庆祥1这五个人,雷平阳、陈先发、李少君、潘维、古马,五个笔画不同的姓名,五个象征的符号,五个通向不同世界的语言的炼金术士,在某些时候,也是呓语和白日梦的收集者,要将他们的诗歌——在我们这个时代既是通灵宝玉同时也可能是污秽不堪的顽石——集合为一本书。一本书…[浏览全文][赞一下]
古远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去年新创办的《中国文学批评》季刊,是一份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刊物。也许还应该加上“高定价”,薄薄一本竟定价一百元。但这是学术含金量高的刊物,贵一点读者也能接受。该刊我每期必读,2016年出版的第二期刊出的《夏志清文学史观质疑》…[浏览全文][赞一下]
夏伟引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下简称学科)作为大陆高校文科设置始于1949年。到1980年后,随着严家炎提出“文学现代化”标准,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三人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该学科才逐渐成为国内诸子竞相鸣放的园地,海外汉学家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等也接踵登…[浏览全文][赞一下]
孔明作为《陈忠实传》的策划、责任编辑,对《陈忠实传》情有独钟是肯定的,这也是我在《陈忠实传》出版后迟迟不肯也不敢轻率发声的原因之一。首先,我要摆脱责任编辑的角色,使我的立场不偏不倚,使我的看法、想法、说法不先入为主,使我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拈花微…[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光明自文学写作从大文化体系中独立出来,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以来,虽然集创作家与批评家为一身者已成传统,创作与批评常常是各有追求,自行其是的。创作家瞧不起批评家,认为批评家不过是从事创作失败了的家伙,或是文学大厦砖缝中的“寄生草”。而近代西方受了不中听批评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阎纲+雷达+白烨+叶舒宪+李炳银+贺绍俊+梁鸿鹰+李朝全涉深水者得蛟龙閻纲陕西地面出作家,特别是小说家,能在沙土地里捏出油来,互相摽着劲儿干。没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就没有柳青的《创业史》;没有柳青,就没有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等一批俊才脱颖而出,其中最年轻…[浏览全文][赞一下]
斯蒂文·里普+潘莉在近来的学术研究中,英雄模式的国家历史叙事的重要意义以及抗日战争在此中的关键地位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化研究的多门分支学科。邓腾克(KirkA.Denton)在研究中国博物馆中的战争表现时注意到:“1949年后,在试图建立强大统一国家想象时,政…[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