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8120
    2023-11-09
  • “烟花”与“香火”,是两个很容易就从陈谦的新长篇《无穷镜》里择取出来的意象。——人,是活得一如绚烂的烟花,在暗夜里划过一道惊世的亮丽以后就归于黑暗寂寞;还是如同一炷香火,随着慢慢升起的青烟而无声无息地把自己燃成灰烬?这两个意象,源自主人公的父亲在她去国前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95
    2023-11-09
  • 于红珍1999年10月,莫言在关西日中关系学会的讲演中提到:日本大学者柳田国男先生在他的大作《传说论》里说,“传说的一端,有时非常接近历史”,传说与神话不同,神话完全是虚构,传说则往往有一个历史事件为核心①。莫言所提及的柳田国男,是日本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15
    2023-11-09
  • 莫言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近三十种文字,在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出版和传播。从世界范围来看,对莫言作品译介、出版数量最多的欧洲国家是法国,迄今已经有18部小说(集)被翻译成法语,在亚洲则是越南和日本,分别有22部小说(集)、散文集和20部小说(集)作品。在欧洲,…[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81
    2023-11-09
  • 杨光祖1995年,《丰乳肥臀》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但也遭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严厉责难,甚至有的还上纲上线,一时有草木皆兵之感。事过多年后,莫言还委屈地说:“很多人认为我塑造的不是一个母亲,而是一个很脏的荡妇,但我觉得我这一笔恰好是对中国封建制度最沉痛的一种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89
    2023-11-09
  • 全世界文明国家的图书界都正在经历鲜明的多元化和商业化进程。图书出版一年比一年多,类型及质量不一,垃圾书堆旁边也能看到非常优秀的著作。读者的购买力也在上升,图书销量一年比一年高,一些统计提醒我们,语言和思想水平不高的通俗小说占销量的最大比例。在经济标准衡量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77
    2023-11-09
  • 如果有某位作家受到外国读者的欢迎,那么,其中一定有很多原因。作为受到越南读者喜爱的中国作家,莫言自然也符合这个情况,本文试图对这些原因加以分析。在下文中我们将会发现,越南读者喜爱莫言,有部分原因是和中国读者、海外读者喜爱莫言一样的,也有部分原因是出于越南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11
    2023-11-09
  • 王尧+季进主持人季进:本期刊发了两篇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翻译者的文章。第一篇作者是阮氏明商博士,她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的博士,现在任教于越南河内国家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系,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当代文学热情的研究者和翻译者。她所翻译的阎连科的小说《坚硬如水》获得越南最高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12
    2023-11-09
  • 一、比较文学在中国发展历史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欧洲,是社会文化及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欧洲各国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二战前以法国学派倡导的实证性影响研究为主;二战后随着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美国学派主张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发展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63
    2023-11-09
  • 一、情感与叙述对情感产生的原因分析很多。张智庭总结了迄今为止情感符号学研究的几个维度:一是罗兰·巴尔特《恋人絮语》开启的分析方式,这是一种“带有‘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二是以格雷马斯和他的学生封塔尼耶开创的有关激情的符号学理论,这是一种建立在模态理论上的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99
    2023-11-09
  • 1.错位—畸变—转码三个术语的由来“错位”这个词,在中文学界太常用了,但是意义极为广泛,“错位”大致意思是“错误位置”或“错开位置”。可以是指任何用错地方,医学上关节错位、脊椎骨错位,地质上断层错位,文化上我们经常见到“传统价值错位”、“学术道德错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15
    2023-11-09
  • 初时见到陈思,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男孩。先喜欢上几分。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女孩要比中国的男孩干净,你在路上走,稍加观察,得出这个结论不难。女孩们一般都衣着讲究,而男孩们总那么很不在意——而一旦在意起来,好像又有点儿不对头,那衣服倒也是好衣服,但搭配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31
    2023-11-09
  • 作为一个新锐批评家的代表人物,陈思的出众才华令人瞩目。明快,犀利,精准,机智和风趣——现今,没有足够的幽默感几乎寸步难行。当然,所谓“出众才华”首先指的是,陈思可以自如地将众多作品产生的感想与拉康、德勒兹、巴丢等思想家的观点一起组织到这种风格之中。许多人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72
    2023-11-09
  • 陈思高晓声是一名具有历史感的作家。当然,作家的问题意识并不是反映论意义上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例如农民生活燃料供应困难、鱼塘承包纠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队企业供销紧张等等。他深邃的历史感体现在对被“历史”所裹挟的“人”(主体)的状态的关注。比如,除了对陈奂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45
    2023-11-09
  • 莫言在故乡山东高密长大,二十一岁离开去当兵。他在黄县、保定和延庆八年,在北京三十一年。北京是他生活最长的一座城市。莫言的“北京朋友圈”显然是一篇文章题目,但我这里只写不为人知的他高密“故乡朋友圈”。这个圈子中有熟悉的朋友,有文学崇拜者,也有探亲时候的新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01
    2023-11-09
  • 一《哥德巴赫猜想》的“前史”陈景润第一次被树立为知识分子的典型,早于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的发表。1974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独立自主,高歌猛进——评述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中提到了陈景润:“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86
    2023-11-09
  • 陈思我所设想的文学批评,至少包括三个共存的层面。批评家必须首先是走私犯、说谎家和催眠师。他以客观的包装盒来走私主观的价值判断。他“骗”读者说,这“才”是作家想表达的东西。他又去“催眠”作家说,你“其实”不懂你自己,你“其实”想写的是这样这样的东西。他把自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77
    2023-11-09
  • 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里提出了著名的诗画之分。他认为画所处理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并列静态。绘画虽然也可以模仿和表现动作,但只能通过物体,用暗示的方式去模仿动作。而诗是表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虽然诗也能描绘物体,但只能通过动作,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10
    2023-11-09
  • 电子图像时代的到来,使当代文化发生了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在电子图像生产技术和当代文化消费时尚的张力当中,传统意义上以叙事绘画、主题绘画为中心的绘画形态在视觉审美领域里已被颠覆。作为极具审美意蕴的风景画艺术,也随着传统绘画中心地位的瓦解,而获得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16
    2023-11-09
  • 今天的文学研究者在讨论新时期文学史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如何理解20世纪80年代文学及其观念对于当下文学创作及研究的潜在影响?作为一套帮助我们认识和讨论文学的认识装置,80年代文学自身生长的语境及社会历史条件又是什么?只有了解认知装置自身的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776
    2023-11-09
  • 徐兆寿最早是诗人,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出版过诗集《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麦穗之歌》等。谢冕先生评价说:“在当前很多诗人跃跃欲试要振兴中国诗歌的时候,这些‘古老大海的浪花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给予了有力的回答。”新世纪以来,徐兆寿又将笔力挺向长篇小说,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