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7560
    2023-11-09
  • 1997年,包括东西、鬼子、李冯的“广西三剑客”的出现,使长期沉寂的广西文学突然走到了中国文坛的前沿,成为当时一批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关注的焦点;2015年,包括田耳、朱山坡、光盘的“广西后三剑客”的出现,对于十八年前的“广西三剑客”,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声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593
    2023-11-09
  • 申霞艳项静人物:申霞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曾任《花城》杂志编辑)项静(青年评论家,上海市作协研究室)时间:2015年5月9日,星期六上午5月20、21日修订地点:北京,芍药居鲁迅文学院405房申霞艳:很高兴今天能和你谈论一些批评问题。关于80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03
    2023-11-09
  • 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它既决定了男女性差异以及代际关系的构建,也同时决定了精神分析之心理病理学范畴(神经症—性倒错—精神病)的分化和区分。它不仅涉及一般经验意义上的家庭三角关系,还进一步涉及了文化在种系内部的传递。然而,其自诞生起,就引起了无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60
    2023-11-09
  • 一、语言、时代的表现诗歌是一个复数概念,这就意味着不同诗人之间的差异性、自主性,这也成就了当代诗写不同的理念与实践。追求语言艺术的诗歌,自然回归“语言”这一本体,但是这个本体绝非静止的、中心化概念或者范畴,而是融注差异性、自主性的审美趣味、生命意识的一种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59
    2023-11-09
  • 一、经典的辨析与期待现代诗接受的多端变频与海量产出特点,连同不断看涨的“自我推销”,使得现代诗的“可靠性”经常处于“游移”之中。故而现代诗接受的正常化与高质量实现,少不了要依赖不可或缺的经典化过程。现代诗的潮水般涨落总是比其他文类更加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50
    2023-11-09
  • 李森语言漂移说①,是一种主体或主体性的漂移。生命是主体的漂移,也是语言及其世界的漂移。在语言书写和行为书写的漂移之时,肉体紧跟其后。漂移是生命感觉系统与万事万物的摩擦,所谓世界的本质在此摩擦的过程中处于退场或回避的状态。主体的表现即主体性。心灵结构中作为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74
    2023-11-09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已尘埃落定,获奖作品在线上线下的销量可观,甚至还出现了断货情况。作家获奖赢得荣耀,社会热度自然会随之升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很大,相对而言,文学爱好者也比较多。大多数读者偏好阅读长篇小说,因为长篇小说是一种综合性的重文体,其内容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25
    2023-11-09
  • 毫无疑问,这些年长篇小说创作已成为中国文坛最受人瞩目的现象。文学奖获奖作品尽管多,但普通读者记住的,恐怕还是那些获奖的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不仅影响大,而且产量也越来越高,高到每年超过四千部。长篇小说的作者人数也在增加,多到超过百万。长篇小说文体本身在变,体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16
    2023-11-09
  • 文学评价是一桩简单而复杂的事,说简单,是因为它几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谈,喜欢与不喜欢,从来由趣味说了算;说复杂,因为文学评价是一种审美选择,这种审美选择到了一定阶段和层面就不再是价值的评判,因为被评判对象已经没有高下优劣,而评判者也都理由充足,不容妥协。最后似…[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38
    2023-11-09
  • 时间:2015年11月7日地点:广西北海市辰茂海滩酒店·南海厅论题:全媒时代文学价值的发现与阐析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南方文坛》主持人:张燕玲郜元宝宋嵩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欢迎各位青年才俊不远千里,来南国北海参加第六届“今日批评家”论坛!尤其昨天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709
    2023-11-09
  • 一、强制阐释现象普遍存在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把理论的国门打开,大量地学习、借鉴、翻译当代的西方文艺理论,及西方各种理论,这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这一点没有人否认。我们还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更谦逊的态度去学习、去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51
    2023-11-09
  • “徐刚是谁?哪个徐刚?”每个人一生中都认识一个徐刚,有的人还认识N个。几个月前,当我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我所编辑的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徐刚先生的大作时,小伙伴们却纷纷留言“为青年评论家徐刚点赞”。戏谑背后是“著名的80后评论家”徐刚日益看涨的行情和人气。出道短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71
    2023-11-09
  • 一就徐刚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来看,他的学术兴趣和关注点十分广泛,举凡电影和文学的评论研究均有涉及。纯文学之外,对于诸如科幻小说、青春文学、官场写作与武侠传奇等等类型文学也都有论述。总体上看,他的文章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莫过于“繁复”二字。说其“繁复”,一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27
    2023-11-09
  • 徐刚如果真如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所说的,“小说这种东西在正确观点的指引下,依然是最独立、最灵活、最奇妙的文学形式”,那么人们在谈论这一文体时一再提及的“现实主义”,肯定就是“批评术语中最独立不羁、最富弹性、最为奇异的一种了”。确实,无论从什么角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68
    2023-11-09
  • 2014年7月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李敬泽将“网络文学”研究讨论的对象化繁为简,认为“在网上生成和阅读的那些长篇小说”,实质是“通俗文学”,“其基本形态是类型小说”。这样将网络文学纳入通俗文学的类型小说传统中,直接清晰的概括定性,极大地方便了研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764
    2023-11-09
  • 让鲁迅弃医从文的著名“幻灯片事件”,是现代中国一段重要的集体记忆。1922年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提及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课堂“画片”上,见到替俄国人做军事侦探的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头,周围是“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四年后,这一段经历在《藤野先生》中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766
    2023-11-09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话语失去了它原有的影响力,处于一种时刻被解构甚至是被讥讽的境地——很多人开始过度阐释它的精英意识,嘲笑它的理想与激情,批判它的现代性追求,而这些说法大有市场,颇受欢迎。在这种知识分子话语的失利背后,是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启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09
    2023-11-09
  • 尽管时下的中国作家一直保持着由来已久的强劲“恶意”?譹写作冲动,但我依然以为他们的这种乐趣确乎与真正的恶无干,不过就是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的向低级趣味的投降。他们是把任性当自由,将堕落当反抗,以下流为个性,进而通过全面诋毁生活的方式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淖不可自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798
    2023-11-09
  • 一中国“新文化运动”由“新文学”发端,但“新文化运动”按自身逻辑是不能局限于文学的,必要从最初的文学运动扩张到整体文化改造。可事实上“新文化运动”几乎一直由“新文学”唱主角,因此说到“新文化运动”,总是以“新文学”为主,这就显得名实不符,看不到“新文化”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30
    2023-11-09
  • 我和批评最初的缘分,始于十多年前与“火凤凰批评文丛”的相遇。尽管此后一路求学,从县城出发,途经省城,再到首都,随着眼界的打开,更为厚重的文学史研究吸引了我更多的目光,但批评带给人最初的激情依然让我念念不忘。当然,作为一位生性驽钝的文学研究者,我也曾一度受制…[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