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让“白骨精”丰满起来

  • 作者: 周末·校园文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323
  • 毛春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着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多年,作文题虽然多种多样,但按照出现频率计算,传统的写人、记事类文章仍占据很大的比重,记事离不开写人,写人需要事情为其服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笔下的人物往往没有一个鲜明的形象,空有一副骨架,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就像“白骨精”,导致文章给人空洞和不真实的感觉。要提高写作水平,对人物的描写也显得重要起来。

      一、抓住外貌特色,写出个性人物

      提到外貌,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器官一一寫起,最常见到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多类似“他有着短短的头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有一个挺挺的鼻子和一个嘴巴。”这样的外貌描写,不仅用词单一,而且基本抓不到人物的特色,写出的人物无法让读者感受其特点。

      其实,人物的外貌也可以从人的服饰、身材、职业等特点进行描写。如“这位监考老师一进来,教室里立刻停止了说话声。他又黑又长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长着浓密的胡须,使人一看便知道这是一位严厉的老师。”这段文字中的外貌就抓住了监考老师的“严厉”这一职业特点来写,句式也较多变,没有重复使用“有”字来描写,一位严厉的老师形象也在读者的脑海中丰满了起来。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要像漫画人物的创作一样,找到人物最有特色的地方进行描写,要能体现人物的性格、身份等特点,为人物形象的树立服务,无需面面俱到。

      二、善用提示语,再现情景,让人物鲜活起来

      学生的习作中常常会出现人物的对话,对话通常比较单一,采用提示语在前的方式,如:小明说:“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没关系。”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说:“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小明说:“还是我帮你洗吧。”大姐姐说:“不用了,你去忙你的吧。”说完,大姐姐走了。

      人物对话常常忽略对提示语的描写。如果提示语加上动作和神态的,并采用分段的方式,会让人物形象更生动,故事的条理更清晰。如:

      小明充满歉意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没有关系。”大姐姐温和地说。

      “你看,”小明手指着大姐姐的脏衣服说,“你的衣服……”

      “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大姐姐摆摆手笑着说。

      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给你洗吧。”

      “不用了。”大姐姐低头捡起水盆递给小明说,“快去忙你的吧。”

      所以,在习作的指导中,应该让学生明确提示语的重要性,灵活使用提示语,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三、描写人物动作,让人物站起来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在作文时,要想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就必须学会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学会了描写动作,就是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就可以避免内容的空洞。如《精彩校运会》中“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子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短短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等动词,把运动员起跑姿势写得形象而逼真,也写出了运动员蓄势待发的状态,较好地展现了动词的魅力。要想写好人物的动作,就需要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不仅写出“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写清“怎么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它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抓住人物进行描写,摆脱人物“白骨”化,是作文成功的基石,也是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力求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形象,使人物鲜活起来。

      本文标题:让“白骨精”丰满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1329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