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政策大概成型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直至改革开放,虽有阶段性的策略变动,但大的方针没变。只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当头”思想的支配下,外交工作更显得内敛一些。
任何政策的制定,一般都带有阶段性属性,改革开放已40多年了,国际情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国情更是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基本一成未变的外交政策,是否符合和能否满足我对外工作的需要呢? 我对此颇有微词。
不过这是政府的事儿,老百姓不宜妄加评论,但因民主议政、参政的责任,我又不得不说点什么。
我认为,我现行的外交政策不能满足对外工作的需要。
如前些年,马来西亚政府曾经谴责我驻其大使干涉其内政了,对这样的辱华消息当时已司空见惯,我当时已没情趣去了解是怎么回事,但随后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下相关信息,让我只能加重叹息!
我大使当时的言行完全符合我外事工作的基调,却招来马来西亚政府的不满,这是为什么呢?解释可能有2种:1。中国是一个谁都敢侮的国家,侮侮又何妨。2.马来西亚当时刚跟中国在马六甲搞完联合军事演习,此举被视为亲华,当然有的国家会不高兴,再侮一下中国搞搞平衡嘛。
我说得对不对呢?很可能是事实,当时很多国家都用这种伎俩跟中国打交道。
再来看我大使当时是怎么回应的,虽然我没在身边,但能感觉到,其非常委屈,努力地解释着,我外交部门的回应也是努力解释。这像个什么情形呢?就像一个人无端挨了骂,很委屈地解释说,我也没说什么呀?连质问对方,为什么无端骂人都不敢问!
现在我们国家的外交就是这样情形的外交,只是因具体情形不同,大同小异罢了。
这叫外交吗?这是国家层面应有的外交吗?难怪谁都敢欺负我们!
如这几天,澳大利亚有一个代表团要来我们国家了,其净说跟我们国家已经友好,当捞了一大堆好处后,回去就会翻脸,因为其就是美国霸权的走狗嘛。
我们现正在跟美国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与美国独大,我们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大国,别的国家稍逊之,我们正在争取与我们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权益。
的确,我们的权益随争取,在一点点地扩展,政治、经济、军事等地位确实在提高,但外交地位呢?虽然也在提高,但提高的很少,因事实在那里摆着,人家只是伸手向我们要便宜,给了便宜后,回手就翻脸,从没顾忌中国是个大国。
我们可以说那些国家都是短视的机会主义者,可我们为什么不能从自身找原因呢?在外交工作中,我们自己把自己当作大国了吗?是不是还没有摆脱因过去国力弱自感形秽的自卑心理呢?
我认为,我们的外交政策的确应与时俱进地做一些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我们已具有的大国地位,而不能再谨小慎微了。
当然,习主席接班以来,外交工作已有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够。还当然,这不是外交部能解决的事儿,是中央定调的问题。相信,只要中央定下强化的基调,外交部一定会把工作做好,因为看得出来,王毅的工作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都应当做哪些改变呢?我想这不用我出主意,外交部比谁都清楚,关键是决心。
我只说两点。
一、关于不干涉内政。
这个原则当然要坚持,但内涵应丰富一下。比如说,某一个国家,搞种族迫害,搞国家恐怖主义,污染物乱排放,影响国际环境,污染大气,等等,你也不干涉吗?这不行,必须要干涉。我们不输出意识形态,但维护公正、正义、和平的理念还是要输出的。在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威信、威严、权威同时也树立起来了,是不是这样?
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同于国内矛盾的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可以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但国家之间就不行了,虽有国际法,可管用吗?所以,两个国家之间,互相欺骗、强词夺理、尔虞我诈的事情经常发生,不能完全靠理性去解决问题。而我们恰是以理性来处理与别国的关系,这虽符合我们输出理性的理念,但在国际理性新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们的做法就显得有些僵硬 ,在现实状态下,也应该做一些变通,适时变通,其实也是一种理性。
但愿国家能认识到调整外交政策的迫切性、必要性,尽快做一些改变,这会使我们赢得更有利的国际地位,赢得更多的权益,也让我们中国人能真正的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