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说的是:唐僧师徒五人组去西天取真经,经过西梁国有个叫“火焰山”的地方,这“火焰山”连绵八百里,人在上面热连铜头铁身都能熔化掉,想过去唯一办法就是向牛魔王老婆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牛魔王老婆铁扇公主手中芭蕉扇十分神奇,对“火焰山”一扇生风;二扇生云;三扇生雨,人才能过得去。而铁扇公主丈夫牛魔王还是孙悟空结拜大哥,可是由于她儿子红孩儿因要吃唐僧的肉,被孙悟空请观音菩萨降伏,收做善财童子,孙悟空知道铁扇公主因此会怪他,所以心里有点悚,最后他还是硬着头皮到铁扇公主居住芭蕉洞去求她。果然不出孙悟空所料,铁扇公主(罗刹女)果然因此事而对他怀恨在身,凭孙悟空如何软语相求,就是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两人因之大打出手,后来孙悟空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可是这芭蕉扇是假的,不但没灭火焰山上的火,反而使火焰山上的火更大,还把孙猴子身上的毛都烧光了。之后,孙悟空听火焰山土地的建议,跑到牛魔王现在住的地方—积雷山摩云洞牛魔王外室“玉面公主”家去求牛魔王。结果同样的,牛魔王因儿子的事也不顾结义之情,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孙悟空只好趁牛魔王赴宴时,偷了牛魔王避水金眼兽,变成牛魔王样子去骗铁扇公主,果然铁扇公主上了孙悟空的当,孙悟空骗到扇后,一时大意,又被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去。最后两人大打出手,经过一番争斗,在天兵天将帮助下,降伏牛魔王,孙悟空才借到芭蕉扇,对火焰山连扇四十九扇,一劳永逸灭掉火焰山的火使之变得清凉,唐僧师徒五人这才过火焰山,重新踏上向西天取经的道路。这个故事也叫“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是《西游记》里十分精彩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一宝贝—芭蕉扇,十分神奇,我曾说过《西游记》里所描写宝贝都是世间很普遍东西,作者把它加以夸张而成,故事“芭蕉扇”当然也是如此。所以,要弄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真实意思是什么,就必须先弄清故事里这件宝贝是什么东西。那么这件能扇风灭火的宝贝实际指得是什么?根据小说所写,铁扇公主手中“芭蕉扇”应该指的是“水库”或“水坝”之类东西。“火焰山”那地方气候干燥,需要铁扇公主家的“水库”或“水坝”放水,才能进行农业生产,铁扇公主据此谋利。所以,书中写铁扇公主住的地方,叫“翠云山”。“翠云”谐音“水营”,说明铁扇公主是生意人,靠经营水来发财。小说还介绍铁扇公主拥有“芭蕉扇”能大能小,平时被铁扇公主含在嘴里,要用时,才从她嘴巴里吐出来,用左手大手指拈住三十六条扇蕙第七条念个咒语,杏叶大的“芭蕉扇”立即变成平常用扇子那么大,这才能使用,这些描写十分形象说明“铁扇公主”这个人对这““芭蕉扇”的重视(含在嘴里怕丢了,也表明“铁扇公主”这人很小气,“铁扇”有“铁公鸡”、“一毛不拔”之意,民间常用之来指特别小气吝啬之人)。除之外,小说又介绍“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关进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烧,开炉时候孙悟空烧没死,一脚踢倒“八卦炉”,“八卦炉”里炉砖掉下来,内有炉火形成八百里“火焰山”。这个故事太抽象了,十分难懂。我曾说过太上老君“八卦炉”就是作者生活时代当时社会这个大熔炉;“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作者曾经带头反抗过政府垄断经济政策,那么“火焰山”形成应该是指作者曾经带头反抗过政府垄断经济政策造成不良后遗症,再联系到书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是指“水库”和“水坝”,这也就是说“火焰山”这地方曾经水源丰沛,可是由于政府放开水源管理,让私人参与,结果女商人“铁扇公主”在“火焰山”水源上游筑起“水坝”或“水库”,阻断上游的水自由向“火焰山”方向流动,以致“火焰山”变得十分干旱,从而不利农业生产。“铁扇公主”在“火焰山”上游建坝拦水,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凭此谋利,是商业行为,也表明她一个女商人的精明。书中还描写通:“火焰山”这地方的人想种五谷,十年一次备好礼品到千里之外“翠云山芭蕉洞”去求“铁扇公主”,“铁扇公主”这才肯每年拿她的扇子对“火焰山”扇。这故事意思是说“火焰山”当地老百姓和“铁扇公主”订了十年合同,合同规定每年“火焰山”那地方要播种收成时,“铁扇公主”必须开闸放水,以满足当地生产。当然了,“火焰山”当地老百姓要为此埋单。这故事让我想起家乡一件事来。我家乡处在一条水源下游,水源上游属于另外一个村(以前叫大队),邓小平改革之前,都是公家的,所以我家乡水源充足,农业生产从来不担心水不够,不料邓小平改革之后,上游水库承包给个人,从此之后,我家乡闹起水荒,每一年都要向上游水库承包人交纳一笔不菲水源使用费,就此事而论,你们说邓小平改革对我们家乡的人是好还是坏呢?所以每当听到某些人吹嘘邓的改革是如何好如何好,我总是嗤之以鼻,何也?任何经济改革都是损坏一部份人的利益,去满足一部份人的利益,“邓小平改革”以我之见,是拿全国大部份人的利益去喂肥极小数人的胃口,当然他的手法十分隐蔽,而且还利用人类的“私心”—拿吓“公”的东西,又不是拿你的,谁去说呢。曾经神州大地大流行一句白话:“美州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就是对改革开放之后歪风邪气弥漫神州大地真实写照。当然了,邓的改革也并非全是坏事,起码做到解决十三亿人暖饱问题,可是这被某些人吹嘘是巨大成绩是怎么来的吗?怎么来的,说起来愧死人了。一句话,那是我们这一代人把后代子孙几辈子的饭都抢来吃了,跟子孙抢饭吃,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呢?即使有些人脸皮厚,不觉这行为可耻,可是看一下我们周边环境,到处都是穷山恶水、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时,只要你是个有良心、稍有点负罪感的人,我相信你绝对不会感到骄傲,而只会羞愧。羞愧我们以后无脸去见我们祖先!羞愧我们以后无脸在子孙面前抬头!
《西游记》里主要角色孙悟空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自然之子”,不过,在这故事里他可不是这样的,以前我对这故事里孙悟空的表现十分不懈:一个大英雄怎么这么无赖呢,人家不借你“芭蕉扇”,你怎么能反脸无情,不顾结拜之义,交结天兵天将来陷害义哥“牛魔王”,这种人还有什么资格称大英雄呢?后来,当我明白孙悟空就是作者吴承恩本人;明白书中的故事就是作者主要经历;明白书中妖魔鬼怪就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唐僧师徒过火焰山”这个故事是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极端自私自利商人的行为的批判。小说里对牛魔王一家人描写十分有意思,很多读者对此十分困惑,在一部描写神魔小说里,竟然有人间普通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行为:家长牛魔王为了积累家财,竟然抛弃结发妻子“铁扇公主”,上万岁狐王(万岁这两字是“忘税”的谐音,意思是万岁狐王这个人生意做很大,却从来不交税〉家娶他女儿“玉面公主”,去当上门女婿,成为钱庄掌柜;他的弟弟如意真人在“西梁女儿国”开黑“妇科诊所”给“女儿国臣民”打胎,以此谋利;“铁扇公主”在原来家里做“水”的生意;儿子圣婴大王—红孩儿被牛魔王派到号山去经营“木炭”生意(据小说红孩儿住的地方是号山枯松涧旁火云洞。“枯松”为柴;“火云”为“伙营”的谐音,意思是说红孩儿在“号山”开了一家经营木炭公司)。如此看来,牛魔王一家都是做生意的,是商业世家,用现在话说牛魔王一家人都是CEO。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商人地位不高,再加上商人天性是逐利的,所以他们这些人往往被人视为“奸商”,被视为“坏人”,就象《西游记》里把他们都视作“妖魔”,这当然是不对的。但现在过份吹捧商人,这也是很愚蠢的行为,其实商人没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可耻,自然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写得十分精彩、好看,内容一波三折充满奇趣,使我不忍心对它进行解读,虽然很早以前我就明白这故事的寓意。不过,当我看到某些人胡言乱语,说什么“牛魔王代表人类七情六欲,作者写这故事是为了批判人的七情六欲”时,我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真是大笑话,谁无七情六欲呢?此论一看就知是胡说八道,作者通过“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所要说意思绝非如他们那样胡乱猜测,这一点无需置疑。当然了,说别人胡说,你得拿出证据来,让大家判断才行!下面就是我对“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的解读。
“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是说:“唐僧”和作者到某地上任后,辖区内有一叫“火焰山”地方的“地保”和老百姓向他俩反映一个问题:此地缺水,水被上游“铁扇仙”—罗刹女阻断了,每十年他们都要向罗刹女交纳一笔不菲的水费,这样罗刹女才肯每年开春、收成时放水下来,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作者听到这情况,想帮“火焰山”老百姓做点好事,让上游的水源源不断流向下游,可是他又担心罗刹女因为她儿子红孩儿的事怪他,不肯卖他人情。最终他还是硬着头皮上罗刹女家去拜访,想以私情对罗刹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是罗刹女因她儿子的事对作者怀恨在身,根本就不卖帐,作者无法只好拿出公家的身份对罗刹女进行施压,罗刹女在商场打拼多年,什么人、什么阵仗没见过,那里把作者的狐假虎威的行为看在眼里,她通过官场关系一下子摆平此事。小说里说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时,和罗刹女打斗,罗刹女见自己不能取胜,从口中吐出芭蕉扇,对孙悟空一扇,孙悟空被扇风吹到几万里小弥山灵吉菩萨的道场,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孙悟空这才敢又到罗刹女去强借芭蕉扇。这故事即抽象又形象,罗刹女“芭蕉扇”扇起是歪风是指官商勾结不正之风,灵吉菩萨的“定风丹”指的是封建社会法律和法规。文章写道:灵吉菩萨把“定风丹”缝在孙悟空衣衫里,孙悟空有了这法宝,罗刹女拿出芭蕉扇对孙悟空连扇几扇,孙悟空纹丝不动,罗刹女害怕了关起门躲起来,不料孙悟空变成一只蟭蟟虫跟罗刹女进门,趁罗刹女口渴喝茶之际肚子里之际,钻进罗刹女肚子,在里面施展拳脚,痛得罗刹女直求饶,表示愿意借芭蕉扇给孙悟空,孙悟空这才从罗刹女肚子出来,拿着芭蕉扇高高兴兴到“火焰山”去灭火,不料罗刹女给他芭蕉扇是假的,孙悟空拿假的芭蕉扇对“火焰山”连扇三扇,“火焰山”上的火不但没灭,反而越烧越大,弄唐僧师徒狼狈不堪,连孙悟空身上猴毛都烧光。面对如此扽折,孙悟空和猪八戒心灰意冷,有点想打退堂鼓,不料“火焰山”当地地保为了自身利益,怂恿孙悟空和猪八戒不要放弃,并暗示孙悟空说:“要借真的芭蕉扇,需去找牛魔王。”孙悟空多么精明,一点就透,他就到“摩云山积雷洞”去访义兄牛魔王。
小说里对牛魔王的描写十分有意思,连他住地方“摩云山积雷洞”这地名也十分有名堂。“摩云山积雷洞”里“摩云”是“谋营”的谐音;“积雷”是“积累”的谐音;“摩云”和“积雷”连起来就是“谋营积累”之意,什么意思?它不过是说“牛魔王”这个人是旧社会“资本家”,做钱庄生意。
书中描写孙悟空到“牛魔王”处,先遇到“牛魔王”小老婆“玉面公主”,孙悟空装做“铁扇公主”派他来请“牛魔王”,“玉面公主”骂“铁扇公主”和孙悟空骂“玉面公主”那一番话十分有意思,把当时社会里“牛魔王”一家人复杂关系,以及周围人对他们这家人看法淋漓尽致地体现岀来,一句话,就是看不起他们。确实如此,旧社会商人再有钱,在人们眼里也不是很光彩,象书中“牛魔王”为了积累家财,竟然抛弃糟糠之妻,上“玉面公主”家当“上门女婿”;“铁扇公主”贪图“玉面公主”家送她的钱财,竟然默认丈夫娶“外室”;“玉面公主”为了自立门户,竟然用钱买夫。现在情况也是一样,那些富人所作所为不见的很光彩。
小说写道:“牛魔王”对孙悟空借扇请求理都不理一下,就骑他“避水金眼兽”到乱石山碧波潭“万圣老龙”处赴宴去了。孙悟空当然不肯无功而还,变成一只三十六斤的大螃蟹跟“牛魔王”到碧波潭,见“牛魔王”和一群龙子、蛟精正在喝酒,就偷了“牛魔王”坐骑“避水金眼兽”,变成“牛魔王”模样回到翠云山芭蕉洞去骗“铁扇公主”。这个故事很形象,它不过说作者使用计谋,偷了“牛魔王”印记,去骗“牛魔王”老婆“铁扇公主”,让她开闸放水。书中孙悟空经常会变东变西,在不同故事里他变东西都不一样,这个细节作者写是很讲究,并非乱写的。在这故事里孙悟空变成三十六斤大螃蟹,其中“三十六斤”是“三十六计”的代称;“大螃蟹”表示“横行、横做”;“牛魔王”坐骑“避水金眼兽”谐音“劈水今经受”,意思是说“现在破水是经过我同意的”。弄清这些东西,我们读者如果再回头去看这故事,自然就知道这故事说的意思了。它不过是说孙悟空(作者)去求“牛魔王”破闸放水,结果“牛魔王”为了自己一点私利,对孙悟空这位曾经结拜小弟理都理一下,孙悟空因说过大话下不了台,就横做偷“牛魔王”的印章,伪造“牛魔王”的手迹书信,去骗“牛魔王”老婆“铁扇公主”;“牛魔王”老婆“铁扇公主”看到她老公亲笔书信,信以为真,同意破闸放水。至于书中说“牛魔王宴会结束后,发现他的坐骑“避水金眼兽”丢了,立马想到这是孙悟空偷去骗到老婆,他赶紧到了老婆“铁扇公主”处,证实此事,变成猪八戒去骗孙悟空,孙悟空果然上当。上当之后孙悟空更加不肯罢休,就和“牛魔王”翻脸,两人大打出手,之后和赶来相助猪八戒听牛魔王变成他模样去骗孙悟空,心中大怒,骂牛魔王挑挑拨他和孙悟空兄弟关系,一勇当先争得与牛魔王斗,旁边孙悟空赶紧上前帮忙,二人围牛魔王打,一人难得四手,牛魔王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他小老婆“玉面公主”家,“玉面公主”带着家里小妖精过来相助,孙悟空和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败走,正好“火焰山”土地带阴兵来相助,又把牛魔王赶到铁扇公主处,孙悟空和猪八戒随之赶到铁扇公主处,逼牛魔王交出芭蕉扇,牛魔王还是不肯借,三人继续大打出手,在孙悟空和猪八戒奋力门斗之下,牛魔王力穷计拙,变成一只天鹅逃走,孙悟空变成一只海东青后面去追,牛魔王一连变成好几种动物,孙悟空也变成对应动物去克他,这段文字我们读者是曾相认,对!在孙悟空第二次大闹天宫时,观音菩萨向玉帝推荐二郎神去镇压,孙悟空对付不了二郎神,也象牛魔王一样变成各种动物想骗过二郎神,结果一一被二郎神克住。故事相似,意思自然也相似。我曾说过“孙悟空第二次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寓意作者曾带头反抗过政府苛捐杂税,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也就是作者如果千变万化想逃避政府的税收,结果“二郎神”这位政府税务官技高一筹,任作者如果滑头,一一被他破解。所以牛魔王和孙悟空斗法,也是说“牛魔王”—这位钱庄老板想偷税漏税,被作者以政府工作人员的成份一一严查。文章写道;牛魔王被孙悟空逼得变成本象—一只头尾长千米、高八百尺大白牛,对孙悟空大叫道:“你能奈我何?”孙悟空一听,也变成顶天立地的本象,拿金箍棒对大白牛一阵乱打,大白牛四处逃闯,却被东南西北四座大山上金刚所阻,无路可逃,只好拿头来和孙悟空争斗,不料托塔李天王和哪咤三太子不请自来,哪咤变成三头六臂骑在大白牛背上,一刀砍掉牛头,大白牛又生岀头,哪咤三太子一连砍好几颗牛头,这下牛魔王受不了,又被李天王照妖镜罩住本象,腾挪变化不得,只好开口求饶,表示愿交出芭蕉扇。于是大家押牛魔王来到翠云山芭蕉洞取得芭蕉扇,一劳永逸解决“火焰山”炽热问题。这个故事是说牛魔王这位商人不借“芭蕉扇”的行为,惹怒了政府,政府开始对牛魔王买卖行为进行严格审查,逼牛魔王无路可走,一露头就被打,俗话说:“民不与官。”牛魔王这位小说里妖魔、现实里商人,当然只能举手投降,被哪咤(政府)刽了鼻子,变得服服贴贴。前一段时间看到地产大亨“任大炮”—任志强对党管新闻说三道四,那是他这头“牛魔王”还没被政府刽鼻,才会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哈,不过他被刽鼻日子不远了,不信,大家可拭目而待。
《西游记》里这个故事十分热闹、有趣,但其寓意十分晦涩、难懂,说句不客气的话,就连那些所谓专家、学者对此也是一知半解。比如有的学者说牛魔王代表人类七情六欲,作者写这故事是批判人类七情六欲,真是笑死人了!七情六欲乃人类之常情,作者又不是怪胎,他批判之,为哪般?只要我们读者稍有点头脑,就可以判断此论完全是胡说八道。那么,这个故事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故事是作者根据他一些经历编造而成的,目的是要批判当时社会大商人自私自利的行为,不是吗?牛魔王之妻罗刹女拥有神奇宝贝芭蕉扇,只要她拿芭蕉扇对火焰山连扇四十九下,火焰山就永远变得清凉,可是罗刹女却要人家每十年给她送礼,才肯每年对火焰山煽三扇,临时解决当地生产问题,这不是商人“抜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极端自私行为呢?孙悟空是牛魔王结义兄弟,为了借得芭蕉扇,他在牛魔王和罗刹女面前低声下气,软语相求,说了多少好话,可是牛魔王和罗刹女一见要损害他们利益,就是不借芭蕉扇给他,这不是商人无情无义,唯利是图的本性吗?罗刹女和孙悟空争斗,被孙悟空钻入她腹中,只好答应借芭蕉扇给孙悟空,却把一柄假芭蕉扇来骗孙悟空,让孙悟空吃大亏;牛魔王和和孙悟空约斗,答应孙悟空若是他三合之敌,就借芭蕉扇给孙悟空,结果孙悟空敌他千招百招,他却借口有人请客,撇下孙悟空溜走了,这不是商人言而无信,惯用的伎俩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作者吴承恩出生商贩之家,后来混迹于官场,对于商人,他的心态很复杂,这一点,可以从书中对牛魔王这家人最终归属的描写看出来,他们都得到善终,不象书中别无主的妖怪,要么被打死;要么被严加监管。作者这么写,当然一方面是不愿自己骂自己和家人;另一方面又对商人自私自利行为看不下去,处在这尴尬地位,作者心态能不矛盾吗?如果我是作者吴承恩,面对此情此景,一样会感到矛盾。所以,《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给我们读者印象很怪,作者爱憎不分明,就如他写“铁扇公主”这个人,有时她是“铁扇仙”;有时她又成罗刹女(罗刹是佛教名词,一般指凶恶的女人〉,真难为死他了。
以上就是我对“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的解读,是否正确、全面,当然得请高明的您去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