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杂文评论佳作赏析
文章内容页

读萨特的《厌恶》(五 奇遇能否拯救我们)

  • 作者: 黄忠晶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9-06-18
  • 热度280068
  •   洛根丁不断地寻求奇遇,但不断地处于失望之中。他曾以为自己过去有过奇遇,但慢慢地发现这只不过是在自欺。人的过去如果不跟当下现在联系在一起,那它就什么也不是。人们常常拿自己的过去,也就是经验,来掩饰自己在当下现在的孤独、无所凭依、软弱无力。但这是徒劳的。人是被抛进现在中,他总是不能离开现在的“我”。

      过去的事情,哪怕是极平凡的,只要你加以叙述,它就成了奇遇。所以人们往往自己上了自己的当。我们以为自己记得的、讲述的过去的事情是真实的,我们通过这些故事来看待自己,尽力像我们讲述的那样活着,好像我们的生活是那样有条理,那样首尾一贯,好像我们的过去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好像我们的生活是在物理时间里一分一分有次序地连续而过。实际上我们不是生活在过去中,而是过去生活在现在中,生活在我们现在对它的记叙中,也就是说,没有那个藏在现在后面的过去。

      如果说当下现在也有奇遇的话,那遇到的也只能是我是我自己,就是我在这儿,我是孤身一人,遇到的是我不可能有奇遇,像我叙述的那样的奇遇。所以我们总是没有固定的东西可以依托的,为了不让过去消失,我们得不断地抓紧现在。这样,没有连续性,没有传统,没有过去,没有经验,没有历史,我们遇到的仍然是一个从满偶然性的荒诞的世界。

      正像洛根丁的奇遇一样,安妮的完满的时刻也只是一种过去的幻想,或者说,是对未来的一种渴求,但决不是当下现在所能有的东西。

      也许当一个孤独的沉思者向人们揭示出这个世界的荒谬性、这个存在的偶然性、这个奇遇的不可能性时,他就创造了某种超出这一切的东西,使自己从这个荒谬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使自己的存在不再是偶然的?使自己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奇遇?并由此找到自己的巢穴?可能。萨特写《厌恶》时就是这样认为的。《厌恶》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个思想。但这样做仍然是有局限性的,对此萨特当时已隐隐约约有所感受,到后来就看得更清楚了。这一点我们留到后面再详谈。

      写于1988年

      本文标题: 读萨特的《厌恶》(五 奇遇能否拯救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12976.html

      • 评论
      2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