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每年暑假,大姑都会带着长我一岁的表哥来奶奶家避暑。表哥一来,我就成了表哥的尾巴。每年过春节时,奶奶都会给我们压岁钱,最初是每人一毛,后来长到五毛,五年级那年长到一元。这一元我从春节一直收到暑假都没舍得花钱。其实每年都是如此,保存半年之久的压岁会被表哥轻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总结我上小学一直被别的同学欺负的原因,除了个子小,成绩好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脾气太倔强,别人老说我“傲”。胡二丫是四年级的留级生,又是校长的侄女,年龄比我大四、五岁,在班里被称为“霸王”,班里女生几乎都听她的,谁得罪她,她就会惩罚谁。惩罚的措施有:她让…[浏览全文][赞一下]
无论是风吹草动电闪雷鸣,还是鸟语花香雨洒雪飘,总之只要是曾烙入过你心里的,不管时空怎样变换,我敢说,只要它再一次出现,那么,当时那惊心动魄或美妙绝伦或撕心裂肺的故事一定会穿越时空邃道放电影一样浮现在你脑海里。那天下午我站在窗前,透过雨痕狼藉的玻璃望着窗外淅…[浏览全文][赞一下]
没有建立知青点的时候,后来的当做知青点地点,只是大队茶场的保管室和炒茶制作茶叶的地方。茶场的房屋是两排有二十多米长分别有五、六间的“干打垒”的土墙盖起来的茅草屋,中间隔着一个十几米宽的土坝,以方便在春秋两季铺上晒簟晒茶叶和水稻。因为茶场除了有四、五百亩茶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北大荒有一句谚语:播在冰上,收在火上。这句话其实只是针对春小麦的播种和收割而言的。而其他农作物,比如蔬菜、大豆、苞米、罂粟,以及向日葵等的播种和收割,似乎与这句话没有多大关系。1971年的3月10日,是阴历早春二月十四日,在南方已经是莺歌燕舞,春风细雨,柳…[浏览全文][赞一下]
运粮河殇暖水他很早接起床了,在小屋寒凉的气息中。棉裤夹在两床被子之间,掩护地蓄存着冬夜里散发出去的体温,只可惜棉袄在夜里不知何时,像一匹暗色的薄薄的梦,滑落在生冷的砖地上,他只能手抓着纸硬内衬的袖口,激泠泠穿过一条僵硬的寒冷的通道一样,抖抖嗖嗖穿过去,仿佛…[浏览全文][赞一下]
10、坐邮车我的家庭按现在的说法是应该划到弱势群体中去的,父亲是建筑单位的木工,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靠做些临时工来争些钱以弥补家庭开支。在下乡的年月里,我们每年一般只回来一次,就是每年的春节,父亲的单位派辆大货车把知青们全接回家乡,过了元宵又把大家送到农…[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九六六年的冬天,那时我快要满九岁的时候,在姑姑她们语文教研室的办公桌上,我知道了天安门长安街上已经是第七次积聚在那里接受了检阅。从六月份第一次去北京接受了检阅的学校副校长回来之后受到学校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之后,姑姑和黄俊兰几个关系很好的老师就天天开始酝酿…[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站长是一九七八年刚刚成立的区食品站的站长。这之前,刘站长是区供销社的一个副主任。由于刘站长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他自己说他只读了一年的私塾,所以在区供销社工作很不开心,经常受到担任供销社主任的周化豪以刘站长没有文化没有和工作能力的借口的排挤,诸如业务工作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六即使天天晚上去镇上看电影,我竟然还是考上了五年级。我们班一共考取十个,四个女生,六个男生。为了感谢我们的老师,也就是我们的校长,我们相约每人买两包烟送给他,每包烟两块钱,老师又高兴又欣慰。那时,我九岁了。第一天报到,大雾弥漫,伸手似乎不见五指。在过去的九…[浏览全文][赞一下]
五我是希望能在家里找到一本像母亲夹鞋样那样的画报,或者其他的什么书来。趁母亲不在家时,我翻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那本夹鞋样的画报,终于找到了一本小书,是母亲上扫盲班时的教材,只有我们教科书一半大,绿色的封面,很薄,里面的字大多是我学过的。那时,三叔正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上小学时,我家一直住在大杂院的老屋里。一个院子里住着我家,大婶娘家和亲二老爷(我祖父的亲弟弟)家。大叔当时有一辆毛驴车,到处帮人拉货,能挣不少钱。二老爷在外地的一个煤矿做厨师,每年回家一次,每次都成千上万地带钱回来,只有我们家最穷。几个上学的孩子中,我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当知青的时候落户在全是浅丘之地了,距离省城一百多公里的红花大队第四生产队。全生产队有一百三、四十号人,男女劳动力的数量大概是八十多人,儿童和老人的人口数量为六十人左右。只是那个时候的老人只要身体过得去,不管是七老还是八十,每天都还是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二年级时,我在学习上的“聪明”已经完全显现出来。二年级的代课老师就是一年级时不让我上学的校长。他让我坐在第一排,左边是他的侄子,右边是他的女儿。上课时,遇到大部分同学都不会的难题,他会让他的女儿上黑板去做,若做不出来,他就会让我去做,我多是能做出来的。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我五岁那年,邻家小五姑已经八岁了,她要去上学。她是我最好的玩伴,所以我也吵着要和她一起上学,母亲除了干农活,还要照看四岁的妹妹和三岁的弟弟,没时间管我;奶奶也要忙地里的农活,也不想管我。让我去上学,是最好的选择。开学了,我背上三叔的旧书包,包里有两个母亲…[浏览全文][赞一下]
9、回乡路遇兄要结婚了,我在农村接到喜讯,高兴极了。我兄三十而立,解决婚姻大事,是家中多年的夙愿了。我通过武冈知青的关系,把自己积蓄的20元人民币买了四条精装的上海烟,而把自己回家的费用给忽略了。我约好知青朱,用知青们的惯例:爬汽车回故乡去。天刚蒙蒙亮,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离开,才能回来近来,阅读几位艺术工作者的传记,简略的描述中,知道傅抱石在东洋找到了或说看清了中国美术的传统真知,质朴风貌,于是回国;台湾蒋勋则在法国留学美术史研究及与欧洲同行的交流中,得到忠告:自由的绘画思想,天际的时间与空间在东方,回到你的故乡去吧。小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甄是也是我们知青点的一个女知青,本来她是想与我们街上的六、七个知青同一天下乡的,只是因为当时她还差两个月才满十六周岁,所以到知青点来的时间就比我们晚了两个月。甄是我们知青点里知青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两个高中毕业生之一,而且与另一个高中毕业的柳坊不一样,甄是在县…[浏览全文][赞一下]
前言关于读书这件事,我常常跟儿子争论不休。这里所说的“读书”并不仅仅指学生所要面对的课业,更多的是指课业之外阅读的“闲书”。当我告诉他:读书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人一定要多读书。他就会一脸不屑地摊开双手问我:“读书有什么用?”这里的书当然指的是“闲书”。读书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健康路我家住在健康路上,它是一条不长的街。有人说,因为这路靠近医院,人们很容易去看病来保持健康,久而久之,就叫上这个名字。健康路是热闹的。早晨八九点钟,几乎所有的门面都开了,响着新潮的歌曲来吸引人进店。也有点专门在门外放辆摇摆车,一遍又一遍地响着“小朋友快…[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