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926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谷一
  • 木华
  • 祁德民
  • 混沌虚空
  • 易梦
  • 蕙芯
从种族到文化 2023-11-09 08:48

陈燕谷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三日,法国《世界报》刊登了一份有五十位著名知识分子签名的呼吁书。签名者当中,我多少有点了解的,有布迪厄、德里达和埃科。呼吁书的大意,是告诫人们对不断变换手法的新法西斯/种族主义保持警惕,并且声明拒绝与发表极右翼言论的出版社、...

浏览全文 阅读(22829)
不做 2023-11-09 08:48

陈四益丁聪张不行死,为城隍,端居终日,无所事,而香火繁盛,四时供奉不绝。遇旱涝风雹,百姓皆曰:“神怒我,祭祀不时耶?供奉不丰耶?礼敬不周耶?”于是,香火更盛,供奉益丰,礼敬愈周。不行耻无功受禄,思有以报之。是年,天大旱,民于百里外担水浇禾,不行甚...

浏览全文 阅读(22801)
说《三国》 2023-11-09 08:48

章彦文陈立群杞人关业文耿法钱翰陈毓钧读了王蒙《里的前现代》(《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二期),觉得偌大的中国终于有了这声音,真是幸事!同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古战场上的一幕幕:一方将士往往所向披靡、杀人如麻,对方的兵士在他们的刀剑之下纷纷倒下。终于,一方胜...

浏览全文 阅读(22791)
乡土中国的当代图景 2023-11-09 08:48

郭于华等编者按乡土中国如何面对现代的挑战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梁漱溟、费孝通直到新一代的社会学家,都把乡村问题看作是中国社会改革的根本问题。但是,在当代文化讨论中,乡村问题并没有成为都市知识分子关注的中心。在《读书》杂志召集的一...

浏览全文 阅读(22784)
意犹未尽 2023-11-09 08:48

戴天读完王蒙《想起了日丹诺夫》,觉得意犹未尽。我回想起近几十年以来,从批判《武训传》开始的一系列文学艺术界的批判运动。一些批判文章所用的语言,显然是日氏报告用词遣字的流风遗韵。而更早的一本小册子,即一九五O年二月印行的《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所犯错误...

浏览全文 阅读(22783)
让人民自己说话 2023-11-09 08:48

马野读了王蒙的《想起了日丹诺夫》(《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他的一句感叹:“人民呀,多少人以你的名义来封杀有才能的个人呀!”震撼了我的心灵。日丹诺夫要进行文艺批评,自无不可,但他不是明说某人自己怎么怎么看法,而总是借用“人民”的名义说什么“左琴...

浏览全文 阅读(22762)
一直想说的话 2023-11-09 08:48

周皓明王乾坤先生的《中国的堂吉诃德们》(今年第一期)中说:“抽掉了人文价值意义的人文研究恰恰是不要人文本身,恰恰是把人还原为机器而使其失去尊严。”这话仿佛是我喜欢《读书》以来,一直想说而无法表达成文字的心声。人文研究如果不涉及人的品格和社会生活以...

浏览全文 阅读(22765)
难以吞咽的苦果 2023-11-09 08:48

范家进于飞先生在《读书》上的关于乡土古建筑的文章浸透了一股浓重的感伤、沉痛而又无奈的氛围,使得读者也不由得不跟着感伤、沉痛且感叹唏嘘。今年第四期上《尘封的舞台》一文更是把旧文化已老去、新文化尚未建立因而古迹颓败、文物湮灭所带给作者的无限忧患与困惑...

浏览全文 阅读(22786)
从老手学新招 2023-11-09 08:48

王宗炎一位熟人来信说,想出版一些优秀译品,旧译如吕叔湘先生的《伊坦·弗洛美》也可重印。这个主意很好。好译品应当出版,已绝版的更应当重印,这有利于文教事业。一部优秀译品有三种作用:一是传播知识,二是引起美感,三是启发翻译学习者的灵感。学翻译,要是只...

浏览全文 阅读(22791)
正本溯源 2023-11-09 08:48

毕斐《读书》今年第二期刊出了“词语梳理”这一新栏目,可谓积善行德之举。从集先秦方言之大成的《尔雅》到身世孤寂的《崔东壁遗书》,历朝历代,总会有些固执的学者着眼于辨名辨实,梳理晦黯不明的思维,使真正的文化财富得以归笼,积累。——这是一个无上光荣的传...

浏览全文 阅读(2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