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同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场突发瘟疫的公共卫生事件,给苏区群众及红军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带来极大威胁。当时,经济不发达的苏区有四种传染病在蔓延,即疟疾、痢疾、下肢溃疡和疥疮。疟疾,又叫打摆子,是由蚊子叮咬人后,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以周…[浏览全文][赞一下]
赖晨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长,担任该职务长达16年之久。在职期间,李德全非常关心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无论是急性传染病还是慢性传染病,在其重视与领导下,防疫工作均成就斐然。疾病流行全国解放前,一些传染病非常严重,鼠疫曾在549个县流行过…[浏览全文][赞一下]
林冬阳2020年,由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指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需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跃农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战士,其基本战斗要求就是按照“阻断”病毒传播的办法老老实实去做,不做病毒的传染扩散“中介”。浙江、山东、湖北三个监狱疫情破局,其根本原因是个别狱警不说老实话,不办老实事,刻意隐瞒个人疫区来往接触情况,成为传染扩…[浏览全文][赞一下]
江舟丰子恺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画家,非常重视对周围人物和事物的观察。为了记下观察所得,他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外出一定会随身携带一本速写本。丰子恺的速写本是自己制作的,简陋但实用。速写本旁边可以插一支铅笔,藏一小块橡皮。利用这种速写本,丰子恺可以把捕捉到的每一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新羅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在清华大学校长任上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之功却无法抹杀,他是清华大学首任校长,也是清华校风学风的奠基者。处世为人:大度豁达新文化运…[浏览全文][赞一下]
游宇明读史书,我留心到一个问题:古代文人造访扬州极为频繁。扬州能让文人青睐自有缘由。这座城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非常平坦,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因为长江,它可以沟通东西;因为大运河,它可以连贯南北。古代没有公路、高铁、飞机,这种地理上的优越很容易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所谓“判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判决书的旧称。2.断语,结论。”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判词,是西周晚期夷厉时期的慨厘铭文,该铭文共百余字,记载了一桩奴隶买卖纠纷的经过,判案依据为当时的刑典,内容包括罪名认定和处理结果,该铭文已经具备判词的雏形。判词…[浏览全文][赞一下]
高萍萍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简称南京“抗馆”)位于紫金山北麓王家湾蒋王庙街,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2014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这里曾是国民政府空军的“国殇园”,现如今镌刻着4296名为中国抗战牺牲的中外…[浏览全文][赞一下]
曾昭华淞沪抗战航空英烈阎海文牺牲80余年了,其牺牲后的相关新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后失踪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8月17日,张治中将军率第87、第88师进攻上海日海军虹口、杨树浦据点。空军第2、第4、第5、第7大隊…[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洪甫1999年暮春时节,韩国文坛泰斗许世旭先生专程赶赴连云港(海州)以完成他筹划多年的一次学术旅行。在韩国学人的心目中,“海州”的知名度非同一般。不只是因为在中国的二十四史和韩国的《三国史记》中,“海州”被指称乐道,还因为在朝鲜半岛的版图上,也有一座滨海…[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晓斌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甘祖昌将军,晚年不当将军当农民,辞官归田,建设家乡。这惊世骇俗的举动,令世人为之赞叹。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人光明磊落,勤恳做事、清白为人,成为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一生为党、一心为民的光辉典范,留下了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精神财…[浏览全文][赞一下]
戚兴林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损失惨重。同年8月,根据江苏省相关部门预报,扬州至海安一带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高港区域隶属的泰兴县(现泰兴市)、泰县(现姜堰区)均成立了地震工作指挥部,开展区域内的防震抗震工作。我时任泰兴县口岸汽…[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忠义新中国成立不久,苏州市太仓县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太星社,于1952年10月开始组织筹备,1953年2月18日向全县宣告成立。太星社共有土地270亩,26户人家,总人口109人。李元兴任社长。合作社成立以后,李元兴认为:办好合作社,必须要提高棉稻…[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学富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骄狂气焰,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高度评价,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在台儿庄战役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浏览全文][赞一下]
汤雄被毛泽东评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于1936年10月8日抱病前往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青年会九楼会见木刻青年时的情景。11天后,由于在访友归途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兆熊魏建功(1901—1980),字天行,笔名建攻、文狸、山鬼等,海安西场(今海安市城东镇西场街道)人。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曾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古典文献专业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绪元不久前,有位老同事在家整理旧物,发现我的一张旧照片,我得悉后告诉他,该照片是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电台)建台15周年出专辑时,从我身边取走后就不知去向。我虽曾三次录音采访过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但这是唯一的合影照。今天失而复得,我很快取回…[浏览全文][赞一下]
祖丁远1950年6月4日,是我17岁生日,那天,我从崇明中学考取南通地委党校土改训练班。通过党校2个多月的紧张培训学习,考试合格结业,我被分配去江苏启东县委工作队。因我从小喜爱作文,于土改工作之余,夜晚在煤油灯下写了几则农村生活的短稿,寄给县委办的《启东通…[浏览全文][赞一下]
陆钟其袁家骝,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之子,是我的堂伯父。我的大伯婆樊碧英,是袁家骝博士之妻吴健雄母亲的姨母,由浏河嫁到太仓北门陈家。樊家当年在浏河开(棉)花行,陈家在太仓开木行,堪称门当户对。土改时大伯父已过世,大伯婆被套上地主帽子,所以大伯婆…[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