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一部伊朗电影——《我和我父亲的自行车》,触动了我的神经。前几日,回到老家,在偏房的杂物间,发现那辆独轮车歪在一旁,蒙着厚厚的灰尘。一缕缕关于车子的思绪,漫溢开来。老家江南,沙上人家。父母是淳朴的农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靠挣工分养家,再苦再累,所挣工…[浏览全文][赞一下]
丁邦元王少堂,扬州评话大师,扬州王派《水浒》传人,中国曲艺协会原副主席。其父王玉堂是王派《水浒》的优秀名家,王少堂是他的亲传弟子,不过王少堂说书的技艺比其父略胜一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将古典名著《水浒》演绎得天衣无缝,成为扬州评话界的艺术标杆。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允中谭正璧(1901—1991),上海嘉定黄渡人,笔名谭雯、璧厂、仲圭、谭嘉定,一生涉猎文学艺术的诸多领域,在小说、戏剧、曲艺、文学史、古文献及文艺创作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著述和贡献。他曾任中学教师,历任上海美专、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震旦大学、中国艺术学院等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陶建明袁熙季刚(1893-1971)字强成,季方三弟,海门悦来镇人。他19岁参加北伐学生军,推翻封建帝制;在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毛泽东在一起,为培养农运人才出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与叶剑英一起赴广州讨蒋;参加“第三党”,同周恩来在武汉军政部积极宣传抗日。…[浏览全文][赞一下]
罗一民人们通常认为,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个企业家和教育家,在家乡南通办了很多企业和学校,其实他在江苏也开展了一些政治活动。初涉政坛,奠定政治抱负张謇出生于1853年,16岁考中秀才,22岁开始为一些地方官员做幕僚,走上与政治有关的道路。张謇家在南通海门常乐镇。…[浏览全文][赞一下]
程玉松自从100多年前人类发明自行车到今日,自行车已成为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街道,到处可见自行车的身影,尤其是在朝霞满天和夕阳西下之时,滚滚车流在城镇的街道中流淌,形成十分壮观的风景线。但是,近…[浏览全文][赞一下]
70年来,在中國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认为,祖国之所以有今日,与党培养锻造出来一大批优秀干部队伍须臾不可分。自1990年春,刚走出中学校门的我,为家乡山东定陶县较为严重的学校安保问题,先后“上书”《人民日报》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后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与新中国同岁。祝贺新中国70华诞,在回首新中国70年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也不禁回想起了自己所经历的岁月。小巷旧闻我的少儿时代是在苏州城内的一条幽幽小巷里度过的。那是一条东通王天井巷,西接中街路,宽只有2.5米、长只有241米的小巷…[浏览全文][赞一下]
姜瑞荣杨登平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治理淮河取得根本性胜利的70年,也是淮河下游的金湖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北临白马湖,南滨高邮湖,内有宝应湖,三河、淮河入江水道横贯腹地,承接着淮河上中游16万平方公里的洪水,历史上素有“淮水走廊”…[浏览全文][赞一下]
谢波说建立新中国是我国老百姓的伟大福祉这个话题,有三个层面:一是在新中国建立前,我国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的是什么样的苦日子;二是怎么才能改变我国老百姓祖祖辈辈似人非人的境况;三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好日子。一、新中国建立前我国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家康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上,毛泽东主席面对天安门广场聚会的30万军民以及来宾,郑重地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宣布“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面对百废待兴…[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学富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人民政协,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对国家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已经走过70年辉煌历程。本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建明“风气”一词,古已有之,大家并不陌生,它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意指空气和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后被人们借来指社会上和某个群体中流行的风尚习气。孔子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周书》亦有云:“斯则风行草偃,从化无违。”什么东西一旦形成风…[浏览全文][赞一下]
颜东岳张云逸1909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0年11月,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会后由黄兴、赵声在香港组成统筹部…[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诚龙按李斯物类分科,老鼠不以田鼠与臭鼠聚,而以仓鼠与厕鼠分,“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厕鼠活得窝囊死了,见了狗犬,抱头鼠窜;仓鼠活得滋润死了,见了御史,鼠凭社贵。有叹焉:“人之贤不肖譬…[浏览全文][赞一下]
孔灏明成化十九年某月某日,一个12岁的孩子问他的家庭教师:“先生,我们读书人第一等重要的事儿,究竟是什么?”这是公元1483年的北京,其情其景,相当于现代一个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很认真地和老师讨论教育的目的甚或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老师定睛看了看这孩子,心情有点…[浏览全文][赞一下]
郭帅帅近阅《战国策》荆轲刺秦一节,读至“樊於期偏袒扼腕”处,不禁心生疑窦。“偏袒”一词,不难猜度,绝非时下之“偏护”义,应是指脱去一只衣袖,露出一条臂膀。不过樊於期如此举动却令人费解,这与今日的行为习惯实在扞格不入。是随意为之?抑或是受某种文化的支配有其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汤建鸣渔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产业。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渔业深深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下,渔业继续散发独特魅力,展现一个传统产业的蓬勃生机。渔业是大粮食。“逐水而居”是人类繁衍和生存发展遵循的基…[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家俊侵华日军矶谷廉介,1886年生于兵库县旧筱山藩士家庭,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他与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为同期同学。1917年来到中国,曾任侵华日军第十师团中将师团长,1937年8月率队登陆天津投入津浦沿线战役,曾参与台儿…[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月美记得我是1976年的秋天下乡的,回到离县城约有十多里路的老家姚王公社封西大队插队落户。在此前几年我父母曾作为干部下放过,已把老家的房子重新翻建了三间大瓦房,后他们回城了,就把房子托给了大队保管。当时我们兄妹并没有下乡,而是跟爷爷、奶奶住在城里上学,但…[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