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唐1950年—1956年,我在上海市市东中学念书。那时刚解放不久,苏联又是我们的“老大哥”,举国上下都在倡导向苏联学习,而我们学校的氛围一向非常开放,师生的思想很活跃,学校文化娱乐活动搞得很好,除读革命书籍、唱革命歌曲外,也非常重视苏联、东欧文化的传播…[浏览全文][赞一下]
郭小川的儿子郭小林在回忆文章里,说父亲“由一个大山里走来的少年漂泊者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天然地认为他和这个革命和事业是血肉相连的”;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就成为他的两大人生信念与艺术信条。对此应该有一个同情的理解。郭小川后来到了知识分子成堆的中国作协,…[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启超的“错失”1918年11月10日,说不上有多少知名度的前清小官员梁济(字巨川),自沉于北京城北的积水潭。梁济在留下的遗书中说,如果他的自杀要以具体的词语来理解的话,那就是为“殉清而死”。梁巨川自戕,曾激起当时中国舆论界巨大反响。梁巨川是光绪十一年(1…[浏览全文][赞一下]
康艳华一个人在政治上的崛起也往往伴随着经济上的发迹。张作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一路攀升到割据一方的“东北王”,最后登上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的宝座,他本人也从不名一文、浪迹乡里的穷小子一跃成为民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富翁。据1926年10月10日的成都《民视日…[浏览全文][赞一下]
许晓迪人物简介: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作品有《异秉》《受戒》《蒲桥集》《晚饭花集》等。汪朗:汪曾祺长子。1951年生于北京。散文作家、美食家、资深媒体人。作品…[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梁启超在一九〇〇年二十七岁时旅居夏威夷,为当时追求爱国进步的保皇会宣传政治改良,并因此与檀香山年轻女郎何蕙珍相识相恋,但又终于未成眷属。这一脍炙人口的爱情佳话在学术界和大众媒体中都广为人知。在最新一本号称“最客观、最翔实的梁启超传记”之中,何蕙珍仍被描述…[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霞梅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称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孙中山领导“起共和而终帝制”的辛亥革命,缔造了亚…[浏览全文][赞一下]
关山远这世上有很多“衙内”的悲喜剧,也有不少“领导他爹”的啼笑皆非事。6月18日,是今年的父亲节。近日正好读到《曾国藩家书》中他写给父亲的一封信,颇多感悟。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父亲,曾国藩的父亲,属于“领导他爹”那一种。领导他爹,真不好当。曾国藩的父亲很低调…[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那一天,李排长说完参加接见的有关事项,吩咐将麻绳发给众人,每一根麻绳都有一尺多长,每人两根,多要不给,不要不行。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路灯还没灭,我们到本校集合,列队出发。我们这一队,横排五六个人,竖排看不见头尾,一个跟一个,夸嚓夸嚓地走。越走人越多,从…[浏览全文][赞一下]
选定50位优秀学者首批赴美1978年10月周培源、李琦一行从美国大学考察没回到北京时,全国留学生统考成绩汇总已经整理成表格,可以确定录取了。从10月25日起,教育部外事局出国处的干部们,主要根据统考成绩、业务考评和考生登记情况,从考试基本合格者中首先选出7…[浏览全文][赞一下]
乐朋斯大林发“红包”发“红包”,即用封口的大信袋给党政军高级干部送一大笔钱。其钱数多少,按级别和“贡献”而定,通常为官员月薪的一至二倍。这“红包”制度,直到1956年才被赫魯晓夫取消。而据苏共元老、曾为第二把手的莫洛托夫回忆,它是二战结束后由斯大林亲自提议…[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斌1972年9月,上台不到80天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签署《联合声明》,恢复了邦交。这场重大外交行动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直接指挥的。作为翻译,我有幸参与其中,终身难忘。竹入传话1972年7月7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35周年那一天,田中角荣以较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倪方六古人不仅用牲畜来拉车,更直接骑行。中国古人使用牲畜出行的历史很早,《周易》的“随卦”已有记载:“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由于比车、轿等成本低、花费少,从专门畜养驴马这类有运输能力的地方租借牲口,在古代极为普遍,骑驴、骑马出行就如…[浏览全文][赞一下]
倪方六轿子出现于魏晋时期,是在辇车的基础上发明的,辇车去轮子就成了轿子,即古人所说的“人荷而行”。到唐宋时,乘轿出行已很普遍。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年阴历三月三日坐轿子给曾祖杨邦乂上坟,就曾赋诗:“暖轿行春底见春,遮栏春色不教亲。急呼青繖小凉轿,又被春光著莫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倪方六舟船作为共享交通工具,以景区湖面或渡口最为多见,南方水乡则更为普遍。唐朝时,租船游西湖便已十分兴盛,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曾租船夜游西湖并留下《湖上夜饮》诗:“郭外迎人月,湖边醒酒风。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宋朝时最出名的“共享船”,也是臨安西湖的游船。…[浏览全文][赞一下]
倪方六古代的车主要分人力车和畜力车两大类,其中畜力车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南唐后主李煜在《望江南·多少恨》词中曾描述过当年江南金陵城内人们乘车骑马的盛况:“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乘车出行先秦时已很普遍,楚国诗人屈原《离骚》中就有“回朕车以复路…[浏览全文][赞一下]
唐博士最近,“穿山甲公子”的爆红,让今已不多用的“公子”尊称从历史和辞典中,重新在当代社会语境中鲜活而生动起来。这可能是继“小姐”由深闺称呼之雅而至娼门称呼之俗之后,又一个沦陷的古雅称谓。考证源流,“公子”一称始现于周。周天子分封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爵…[浏览全文][赞一下]
邹金灿AI时代,机器人能否作诗?答案是肯定的。作诗机这种玩意,其实一早就有了。最近,IBM开发出一款作诗神器“偶得”,在这个系统里,键入“中秋”两字,只需一秒钟,即可得到一首七言绝句:“中秋虽暖不堪愁,出处如何却得留。欲向山前卜岩谷,应无多病上扬州。”再试…[浏览全文][赞一下]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开林据史载,南朝宰相何敬容“独勤庶务”,缺乏宰辅重臣应有的大局观,遭人诟病。他生性“贪吝”,到了“无贿则略不交语”的地步,令人鄙视。他“浅于学术”,文化水平低,甚至常识不备,出人意料。某日,有位姓吉的客人来访,闲谈间,何敬容突然提问:“卿与丙吉远近?”意…[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