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1968年,按照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总共有1700万知识青年从城市涌向农村。改革开放的春风,新政策的出台,又使在农村的大部分知青回归城市。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这一轮…[浏览全文][赞一下]
丁三王刚李远江【沈阳:“我解放那一年”】1948年10月30日,下午四时许,在沈阳东塔机场,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登上了一架草绿色的C-46运输机。这一天,现场秩序无比混乱,《申报》报道说,“登机的一刹那,情景太紧张、太凄惨,因为有好多从前线退下来的官兵…[浏览全文][赞一下]
解玺璋学以致用是读书的理想境界。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主观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保证所学的东西或所读之书都能在生活或工作中派上用场。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几乎无处不在。我们都曾读过大学,现在回想起来,在读过的几十门功课中,有多少是可用或能用的呢?很有限。…[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维成都山水灵秀,盛产美女。一提起成都,美女二字铺天盖地。而成都男人呢?简直是无人知道的小草。许多外地来的北方男人,对成都女孩欣赏之余,不免又对成都男人独占女之花魁嫉妒有余。是呵,在他们看来:成都的男人整体高度不够,整体雄心不足,整体面目暧昧,有什么资格挽…[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之所以愿意、也敢于对中国男人进行批判,首先是因为我自己是中国男人中的一员。这好比我在上海批评外地人,对方发现我也是外地人时,批评马上能演变成了自我反思,也就不便再说什么。其次,虽说“男人只顶半边天”,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那其实是大半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兴濂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拥有言论自由的朝代。后人称之为“盛世”,实在是名副其实。所谓盛世,不单是社会安稳,物质丰富,百姓衣食无缺,更主要的是百姓言论自由。可以说,它是一个盛世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唐朝虽然也有不少文字和语言上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吃过中饭,我和妻外出散步,来到不远处商场。大约出于职业习惯,我最喜欢去的是专售文化用品的“OFFICEMAX”。我在看办公室用具时,见到各种各样的椅子。正巧,儿子家的椅子坏了,我跟妻子商量,何不顺便买两把椅子带回去?我们看中带小轮子的转椅,因为打电脑最适合…[浏览全文][赞一下]
抗战读物中最有价值最好看的可能要算是画报类了。画报里有大量照片,图文并茂,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除了国内战时出版的几种,我居然在法国的旧书摊上还“淘”到了许多有中国抗日内容的法文老画报。还记得那天巴黎的气温很低,我和一位热心的张姓中国留学生去位于卢浮宫旁…[浏览全文][赞一下]
汪家明艺术家、作家、学者的才情可以任意挥洒,迸发出惊人的创造能量。一现在看,鲁迅时代应当算作一个“大时代”,出版业的兴盛就是一个证明。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上千年的封闭突然被打破,外国东西潮水般涌进。政权稳定在于反复对决,经济建设需…[浏览全文][赞一下]
钟桂松一九二七年在中国现代史上是常为人们所说及的年份。这一年,蒋介石策动四一二政变上台,开始统治中国长达二十二年之久;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人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从此有了自己的武装;这一年,毛泽东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这一年,文化上也有许多值得叙说的大事。首…[浏览全文][赞一下]
戴晴【1966年,北京】1966年6月,“文革”开场,红卫兵抄家遍及北京。曾经是燕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和1949年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共56位)的张东荪,虽然已经不再住燕东园(燕京大学教授宿舍)和朗润园(北京大学教工宿舍),而被赶到北大东墙外边大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何季民十多年前,在北京的旧货市场上见到过清末的“京师电话号簿”,残本几页要价三百元,当时舍不得掏钱,现在后悔不迭,落下了一桩憾事。今年初媒体热评“昆明公开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让笔者又翻读起这些另类的图书,不由为之胡诌烂诗一首:“名人故居纸上留,公私合营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帅学良嗜好极深张少帅在东三省设立兵工厂,制造第一辆军用卡车,而且还建造了一条与南满铁路的并行线。这使日本军阀大为震怒。根据田中奏折:“要征服世界先要征服中国,要征服中国先要征服满蒙。”所以东三省是日本军阀依照奏折的第一个目标。少帅张学良却为国人所唾弃,被…[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宏明说起在国民党及国民政府中有许多重要人物的诗文造诣很高,人们对此并不否认,若说蒋介石也有文学方面的天赋,恐怕很多人会觉得很诧异。原来人们熟悉的蒋介石是:他有政治手腕,他有军事才干,他喜欢独断专行,而他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好像从未听人说过。一般人的揣测,以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大架子一米八三一米八三的身高在当时普遍缺少营养的大清国里算是鹤立鸡群。中部地区走出来的李鸿章即使在北国满人中也是“云中鹤”。以前总以为关外满人人高马大,其实不然。查满清贵族和洋人站在一起的照片,传说中的满人大汉其实大多呈“矮胖型”。一米八三的个子,站在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上海滩过去有两个很出名的七小姐,一个是盛宣怀的七小姐盛爱颐,另一个是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蕃。两个七小姐是亲戚———孙用蕃是盛爱颐的嫂子(盛宣怀的四子盛恩颐的夫人孙用慧是孙用蕃的姐姐),还是张爱玲的后母。她的出名多半是由于后人同情张爱玲,反正一旦讲到张爱玲与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桑农一一1938年2月,武汉《文艺战线》主编胡绍轩宴请前来参加抗战的文艺界人士,老舍和赵清阁都在被邀之列。3月15日,赵清阁主编的文艺杂志《弹花》创刊,头条即是老舍的专稿《我们携起手来》。后因武汉战事紧张,赵清阁决定将刊物迁到重庆发行。7月10日,老舍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为人马烽与浩然马烽说:“浩然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来的青年作家。我最早是读过他的短篇小说《喜鹊登枝》,之后又读过他的长篇小说《艳阳天》。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国作协开会时见过几面。后来他调到《红旗》杂志当文艺编辑,曾找我约过稿。我和他没有什么深交,印…[浏览全文][赞一下]
九段很多人认为恶搞是后现代意识的产物,其实历史长河里不乏具有幽默感的“恶搞”之人,帝王、大臣、文人、宦官、嫔妃,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抒写恶搞历史。历史上的恶稿不仅仅是娱乐行为,这其中有对人生的失望,有文人的洒脱,有身在江湖的无奈。春申君———稀里糊涂送死…[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骏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后,独生子载淳继位,慈安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中国历史进入了同治皇帝时期。在这以后的近20年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一些的战争,清政府认为,这是中兴的吉兆,把其叫做“同治中兴”。从上到下,都希望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恢复从鸦片战争以后几…[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