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为什么蒲松龄写的故事常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因为哪怕篇幅短,故事和人物的变化也是足够丰富的。比如说《促织》,哪怕只是多年前读过,你随便找个人问,对方也多半能回答出主要情节:孩子变成蟋蟀。为什么记得住?因为人家故事讲得好。上来就给了“帽子”,逻辑一层层讲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崔永元我们做过一个节目,叫《父女之间》。节目的最后,在我们的调解下,一对父女现场和好了,父亲给了女儿一个拥抱,女儿在父亲怀里抽泣个不停。这是真的。但你在有些电视台看到的这种画面是安排好的。为了“好看”,节目组恨不得说:“再抱一遍,刚才那个角度不好,女儿再哭…[浏览全文][赞一下]
黎戈午后准备休息,闭上眼,空气中却总是萦绕着淡淡的甜香,徘徊不去。香气源在哪里?起床,鼓起鼻翼如蝉翼,四处嗅闻。本嗅觉侦探,继续逡巡着空气中的那一抹轻甜,一一排查:早晨出门前,喷了点儿橙花味的香水,那香气是接近茉莉花茶的清冽,而且它的持香力有限,现在尾调余…[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太生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里有一个漫画人物,全身黑色,头戴一个白色面具,被称之为“无脸男”。此经典形象由此成为一种象征,不特指某一人,也无好坏之分,而是泛指这样一个群体,总是感到空虚寂寞,阴郁地行走于人间。在中国,同样是漫画人物,从丰子恺开…[浏览全文][赞一下]
蒋方舟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对我仅有的几次心血来潮的教育,几乎全部是威胁恐吓形式。父亲有一双骇人的大眼,还有两条杂乱的浓眉。每当他想传授给我什么的时候,他就会猝不及防地靠近我,提高音量,舞动他的浓眉,圆睁着眼睛,提醒我,我已经进入了他的怒气领域和力气范围。当然…[浏览全文][赞一下]
格子围巾“下次再说。”我不止一次从长辈那里得到这句回答,语气大多充斥着敷衍和不耐烦。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这句话绑定着我许多不愉快的回忆。我就读的初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女生一律留短发,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而统一定制的校服大多松松垮垮,一眼望去,雌雄难辨。一丝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瑟瑟《我遇见一个天才》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布考斯基,这首诗由中国当代诗人、翻译家伊沙与老G翻译。诗是这样写的:“我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天才/大約六岁/坐我旁边/火车/沿着海岸风驰电掣/我们来到海边/然后,他望着我/说:‘海一点都不漂亮/这是我平生头一回/认识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崇琛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进行到零点时,都会安排一个敲钟的节目。而随着悠扬的钟声响起,新的一年(农历年)便开始了。但对于钟声究竟应当何时响起,人们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人认为,既然夜半23时已进入子时,钟声便应当从23时响起。这样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不妨先从古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睿如果莎士比亚没有成为剧作家,他应该是一位不错的园丁,或者植物学家。植物见证了《仲夏夜之梦》的喜剧:仙王为了捉弄仙后,命令淘气小精灵迫克去采来三色堇的花汁,滴在仙后的眼睛里,她醒来后就会狂热地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没想到阴差阳错,把姻缘线搅和成了毛线团。植…[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传斌用什么可以证明人类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城邦、建筑、书卷、工具、音乐……这些都没错,但还有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垃圾。在意大利的罗马,人们发现了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可考证的、最早的垃圾填埋场——泰斯塔乔山。它建成于公元2——3世纪,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积存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青盛夏的一天,爱丽丝陪着姐姐懒洋洋地坐在河边,为了打发时光,她起身去采野菊花。突然,一只穿着马甲、手拿怀表的红眼睛大白兔跑过来,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这下子爱丽丝精神了,她悄悄地跟在兔子后面,跑过草地,跳进了一个兔子洞,从此开始了她的奇妙旅行。这就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大卫·伊格尔曼你不感到奇怪吗?无论你怎么胳肢自己,即使搔自己的脚心或是胳肢窝都不能使你发笑。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先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大脑是如何运转的知识。大脑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猜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当你忙于日常活动时,比如下楼梯或吃早餐时,大脑的某些部分总在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贝小戎古代人整天为生存而操劳,没时间无聊;现代人整天看电视、玩手机,也很少会感到无聊。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杰弗里·奥尔巴赫说,人类是从18世纪才开始感到无聊的,他在《帝国主义的无聊》一书中说:“虽然有学者把无聊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是大部分证…[浏览全文][赞一下]
小庄近期,佛罗伦萨的艺术品研究机构OpificiodellePietreDure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17世纪女画家阿特米西亚·简提内斯基的画作《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娜》进行了X荧光光谱分析等非入侵式探测,发现这幅画中隐藏了一个秘密。这幅肖像是在《圣凯瑟琳娜…[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竞然刚读研,我就发了篇Nature(《自然》杂志)。要问有什么经验?嗨,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打了打游戏。没谦虚,没骗人,没做梦,这是真事。2019年6月,国际学术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布了一篇关于蛋白质结构设计的论文,一眼扫过去,和各国顶尖科学家一同署名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付群华被誉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内有一座造型奇特、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建筑。这座楼与高端严谨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术氛围格格不入,人们不禁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麻省理工学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建筑呢?这座建筑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施塔特中心。故事要从施塔…[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晨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房间里的灯光忽明忽暗,原本寂静的房间突然传出“呜呜呜呜”的诡异声音。突然,一個白衣女鬼出现在房间里,它四处飘荡,好似在寻找什么。然后它慢慢探向床底,发现了躲在底下瑟瑟发抖的你。“啊啊啊啊!”你被吓得发出了凄厉的惨叫声。我们为什么…[浏览全文][赞一下]
佚名今天的我们和200多万年前的老祖先的长相差得还是有點远,这些差别正好反映了人类进化的历史。早期人类祖先靠质地坚硬的植物性食物为生,为了咀嚼食物,他们需要强有力的下颚肌肉和臼齿,因此他们的脸宽且向外凸起,面部肌肉发达。随着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切割食物,通过种…[浏览全文][赞一下]
苏光路谈起爱因斯坦,你听到最多的是他发明了什么呢?毫不夸张地说,根据爱因斯坦创立的科学理论而衍生出的发明创造,渗透了现代文明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都闪现着爱因斯坦的影子,但因为缺少感恩和追问的习惯,我们竟毫不知情。这里用一个假设的“你”做比喻…[浏览全文][赞一下]
由MuDesign公司的設计师VivienMuller设计的智能花盆,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室内植物变成一个虚拟宠物,它可以让你轻松读懂植物的“语言”,令养花就像养宠物一样轻松有趣。通过花盆上的LED屏幕,你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植物此时此刻的“心情”。种植机上的屏幕…[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