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言1950年,彭德怀临战受命出征抗美援朝战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历经3年的浴血奋战,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彭德怀从朝鲜回国,住进了中南海怀仁堂东南角的一个院落,名为“永福堂”。永福堂这个名字虽然很豁亮,却并不是那种宽敞明亮的大院落,而是一个又窄…[浏览全文][赞一下]
2010年7月2日,平生风义兼师友的陶学名家魏正申先生因哮喘发作、呼吸受阻未及抢救而不幸逝世。虽然六年多过去了,但我与魏先生以文会友、以诚相待的件件往事,便似蒙太奇电影镜头般一幕幕清晰浮现于我的脑海之中,令人感动而难忘。1991年初,一次,我在金坛电大刚辅…[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新宇岁月荏苒,时光匆匆,著名美籍华人作家江南(笔名)在美国旧金山遇刺身亡已30多年了。这些年来,每当我和人聊起江南这个话题时,总是情不自禁为这个靖江才子英年罹难而不胜惋惜。江南,原名刘宜良,1932年生于靖江季市镇长安村刘家半埭,幼年在家乡念完小学后去江…[浏览全文][赞一下]
曹乾石2016年7月8日上午,由中国足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足协、凤凰镇人民政府、张家港市体育局承办的第十九届“贝贝杯”青少年12岁男子足球赛在张家港市凤凰镇隆重开幕。“贝贝杯”少儿足球赛,起于1983年,是我国国内举办最早、届…[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健1966年文革开始,我13岁,读初中。由此至文革结束,十年时间,我的青葱岁月就在文革中度过。一文革前的农村基层,总体上还算稳定。夏天乘凉时,邻居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经常讲的有三条:一是土地改革分田地,贫富差距小了,穷人翻身做主人;二是消灭了土匪恶霸、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家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江西共大),是遵循毛泽东教育思想创办的半工半读新型学校。它自1958年创办至1980年改制,历时22年,为国家培养了22万余名相当于初等技校至大专毕业不等并能扎根农村的建设人才,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还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浏览全文][赞一下]
唐宝民有一次,阎崇年先生应邀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于谦学术研讨会”,会后,他应主办方要求写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在文章中,阎先生引用了于谦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按理说,这是一首早已家喻户晓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诚龙庆亲王奕劻开了一家公司,叫庆记公司,专营帽子。世上所有衣帽买卖,成本与售价或巨差,却无可与庆记帽子相比:一毛钱一张纸,罗列十几二十人,摊到每人头上一分钱人民币都无,然则,每个人为此付币十万、几十万,百万、几百万,您说其间“双轨差价”几何?人谓赚钱,叫…[浏览全文][赞一下]
乐朋硬骨头的鲁迅没有丝毫奴颜媚骨,这是众口一词的公论。由之我想,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文化遗产,倘用一语来概括其思想之精髓,那便是:抗拒为奴。自1907年倡言“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至1936年临终前奉劝“大朋友”,“我们既然生着人头,努力来讲人话罢!…[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卫华都说宴席是腐败的滋生物,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个反差式的描述,更把宴席直接与贫苦对立了起来。然而,宴席真的是因腐败而生的吗?一个菜系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表象:源于贪腐,因奢而得天下名淮扬菜的起源是这样描述的:她起源于驻于淮安的河漕…[浏览全文][赞一下]
缪晖++徐晓虹++束慧芬一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藏有一幅带相框孙中山标准像,像框长152.3厘米,宽112.3厘米,由榆木制成,做工精细。正面正上方雕有欧式茛苕叶纹浮雕图案、两侧刻有绶带纹浮雕,相框背面预留有挂绳槽,也可看出设计者的用心缜密。整…[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廷华王芸生原名德鹏。“芸生”这个名字是他1928年进天津《商报》当总编辑时,介绍人信口说出来的。王芸生说:“芸生者,芸芸众生之谓也。”于是便保留了这个名字。贫苦发奋的少年王芸生,1901年出生在天津一个贫苦人家,为了“改换门楣”,父母决定不再让王芸生像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嘉球当下新农村、城镇化运动正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新农村,实现城镇化,这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社会前进的必然,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标志。人们或许不会想到,86年前在苏州穹窿山下曾经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试验(时称农…[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瑞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昆山县千灯区,是由若干个小乡组成的。千灯镇之西北有一个西宿乡,建国后不久就迎来了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由于领导措施得力,立即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原计划需要三年组建完成初级合作社,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55年,昆山县委及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晓斌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月,人民公社的礼堂就是至高的精神殿堂。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事都在礼堂里演绎与传播。我的童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恰逢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我家与大队礼堂毗邻而居,礼堂成了我童年最主要的活动、玩耍场所。礼堂是民间的文化阵地,除了浓厚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桂发++钱鸿江++朱书忠我们这里讲述的是一位至今仍健在的红十四军老战士吴九成的真实故事。通如海泰早在1928年四五月间,即在如皋西乡戈家堡宝庆寺成立了“如泰工农红军”,1930年4月,在如皋贲家巷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吴九成就是那年参加红军的。红十…[浏览全文][赞一下]
蓝薇薇从戎拒俄蓝天蔚,少倜傥,从父客汉阳,与湘名将陶树恩、周芳明等游习,问军旅之事,慕洪秀全之为人,自号秀豪。清末,见亲贵颟顸,政治腐败,列强环伺,虎视眈眈,瓜分之声,时腾报上,痛国亡之无日,以为非讲武不足以救亡。1897年3月1日,张之洞奏请设立湖北武备…[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美林吴调公(1914—2000)先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笔者有幸与之共事三十年。如今调公先生已逝世十余载,但往昔交往的情景依然令人难忘。调公先生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夙仰硕学,兼以交亲”(1987.4),我在为一位弟子的博士论文作的序中则说“调公先生为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俞黑子储江叔叔是我的表姐夫。我父母青少年时期在南通地区颇有名气,抗日战争时期,前前后后动员出来参加革命的亲朋故旧难以数计,其中有不少是近亲远属,后来做了大官的并不少,再后来发了大财的也不少。我们弄不清这么复杂的事,一概以伯伯叔叔阿姨尊称之。依稀记得有些来往…[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继锋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北平受到这一消息的强烈震撼。这座古老的城市,当时处在日军最直接的威胁之下,已是朝不保夕。《东方快报》用大字标题头条刊出“抗日救国,举行兵谏,以息内战”,连续刊出三天,成为陕西之外,国内唯一敢用“兵谏”这…[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