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苗苗公元1920年承接着刚过去的将载入史册的一年——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成立,巴黎和会期间中国爆发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刊载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眼看着,曙光已初…[浏览全文][赞一下]
□邓苗苗时间又来到一个王朝的中期。宋徽宗统治之初,宋朝表面的状况一度呈现出不错的态势,与西夏、辽国的交涉也一改之前的消极被动,转向了积极进攻的趋势。而就在此时,南方的一场起义久经酝酿而爆发,揭开了所谓盛世背后的衰败不堪。无论从哪方面看,宋徽宗都不是一个合格…[浏览全文][赞一下]
□邓苗苗从时间维度来看,国祚289年的大唐,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算不得什么。但毋庸置疑的是,“唐”是中国人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这个王朝,经历了无数荣耀加之一身,又承载了国破城毁的屈辱心酸,到了唐宪宗时期,一度迎来回归正轨的机会。但王朝兴衰自有规律,变局依然…[浏览全文][赞一下]
□邓苗苗这一年,距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魏蜀吴鼎立之势基本已经成型。但还有重要的一步,却始终没人迈出。这一切,将在公元220年的春天,迎来破解的契机。没有一点征兆,建安二十五年春,曹操突然在洛阳病故。噩耗迅速传到邺城,曹魏上下惊慌失措…[浏览全文][赞一下]
今年暮春,有机会去苏北的高邮,自然要品味当地的美食佳肴。8年前,高邮的吃,仿佛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扬州的吃。当时的印象,扬州人比南京人会吃,高邮人又比扬州人会吃。就是到了今日,我这种观点仍然不变。然而感…[浏览全文][赞一下]
詹腾宇1923年,张君劢和丁文江拉开“科学与玄学论战”帷幕,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争激烈非常,梁启超、胡适、吴稚晖、张东荪也卷入混战。只是,这帮以严肃态度试图阐明科、玄二者之别的前辈应该不会想到,在近一个世纪后,大家都爱上了玩玄学(还是被…[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传统的文化里,有一路子是善于吹的。如中医大夫,如气功师,街头摆摊卜卦的,酒桌上的饮者,路灯下拥簇着的一堆博弈人和观弈人,一分的本事吹成了十二分的能耐,连破棉袄里扪出一颗虱来,也是珍贵的,有双眼皮的俊。依我們的经验,凡是太显山露水的,都不足怕,一个小孩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宗子读着冯应榴的东坡诗合注时,想着为新书取个名字,东坡的“隔海清光与子分”,写给弟弟子由,“隔海清光”四个字,虽然不错,但觉得不像书名,也不能涵盖书的内容。后来想了“天渊风雨”,出自宋诗,是写秋意的,仍旧不十分满意。思路跟着情绪走,走来走去,都是大同小异…[浏览全文][赞一下]
大雅宝胡同甲2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与二环路相交之处,这里曾有一个四合院,大约有二十多间房子。这个院子如今在北京的地图上已不复存在,2002年危房改造,甲2号院所在区城被拆除,此后建起住宅楼房。然而,这个院子在中国美术史上却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传奇之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晚清文物市场上的早期书画名迹由于大量的古代书画名迹已经在清代初期和中期进入内府,晚清已经没有清初那样的大书画收藏家。1860年9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被抢掠焚毁,一些内府收藏流入市场。圆明园被焚毁抢掠后,清廷曾设法追缴,并追回一部分丢失的文物。但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早1980年第10期的《北京文学》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受戒》,这一年,它的作者汪曾祺刚好60岁。《受戒》的迅速走红,使这位当时让普通读者感到陌生的老作家开始广为人知。在《受戒》中,作者满怀敬意地开掘出普通人的内在性格力量和精神美,在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地体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韩琦演讲徐蓓整理康熙为何对科学产生兴趣康熙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与周边汉文化圈国家如朝鲜、安南、琉球等国在各个层面的往来;第二类是与东南亚朝贡国如暹罗、缅甸、苏禄等国的定期来往;第三类则是欧洲一些国家试图在传教和贸易方面与中国建立联…[浏览全文][赞一下]
玉然一百多年前,一纸《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几年后,作为这一条约的后续,一项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庚款留学活动,让古老的中国在屈辱中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另一种方式。一批批学子负笈西学,化大耻为大勇,孜孜以求,成为日后中华民族复兴的一股力量。这条留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柏均和口述张冠生采写1我是袁世凯的孙女婿,姓柏名均和。我的曾祖辈与李鸿章一起做官,曾经到日本、俄国等地,签那些条约。我的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他们年轻时候同情革命,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包括金银、首饰、金钱等等,资助中共地下工作者,帮助…[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炳亮2019年6月,我再一次去了天津的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与数百米外的意大利风情区热闹的人流相比,这里稍显冷清。一百年前,这一带是意大利租界。由于城头变幻大王旗,天津避居着不少遗老遗少和名门望族。梁启超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五年时光。家事国事天下事。任公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蒲元姜金锋黄仁宇是黄埔同学中的一个传奇。黄埔毕业生中在军政界赫赫有名者不胜枚举,然而成为世界级史学大咖的,却似乎惟黄先生一人。他的求學、抗战和史学界经历,比他书中的历史故事,还要曲折、精彩……南开or从军: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经典之作《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克敌1913年3月1日,钱玄同本应开始在浙江行政公署上班,因事拖至3日才真正“到署办公”。他显然心情极差,故在日记中写道:“为不肯槁饿,作高等乞丐,看上司之訑訑然面孔,自甘贬损人格,晦气!晦气!亦复何说!”3月4日日记中,又赫然出现这样几个字:“到署枯坐…[浏览全文][赞一下]
章德宁一、最初印象我与林老的缘分,是在《北京文学》结下的。初去林老家,是70年代末,小说组长周雁如带我一起去的。其时,被迫封笔整整十二年的林老又有权利写作了。从此,我作为林老在《北京文学》的责任编辑,与之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交往。林老先后在《北京文学》发表…[浏览全文][赞一下]
蔡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第5次巡行天下的途中。《史记》记载甚详:“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平原津今属山东省德…[浏览全文][赞一下]
董可馨1900年7月8日,已远离权力中枢多年,正在广东的李鸿章接到上谕。他被重新任命为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这是他曾担任了25年的官职。大厦将倾之际,他再次被寄予厚望,去解决北京的危机。骄傲的国都此时已是满目疮痍,酿成这场灾祸的慈禧和一帮亲贵正避居西安。…[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