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苇1926年夏之前,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还仅只是一支影响力有限的地方军事力量。但北伐成了桂军的脱胎换骨之旅。在李宗仁指挥下,桂系第7军先后在湖南、湖北对吴佩孚,在江西对孙传芳作战。这两部皆为北洋军之最精华,但桂军能独当一面迭摧劲敌,几乎是一手打…[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春丹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农村粮食连年丰收。到1984年,中国已划时代地出现“卖粮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急剧升高。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又叫肾综合征出血…[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加佳1946年6月30日清晨,三艘美军登陆舰徐徐开出广东省宝安县大鹏湾。军舰上搭载着2583名东江纵队指战员,向着中国北方的解放区缓缓驶去。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抗日军队,在敌后坚持抗战7年之久。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胜…[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开周□民国时期蝗灾不断,规模最大的蝗灾却发生在1943年到1944年之间的河南。根据国民党政府的不完全统计,在那两年当中,河南共有九十一个县遭受蝗灾,至少一千三百万亩耕地颗粒无收,将近四分之一人口被饿死。這场蝗灾之所以如此剧烈,原因有四:第一,1938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开周□现在网上流传的那些治蝗秘方,除了支油锅这一条太不靠谱,别的手段民国时期都出现过,包括出动鸭子抗击蝗虫,在北洋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积极推广。比如说,1920年秋天,天津东部各乡闹蝗灾,蝗虫吃掉一半庄稼,随后飞往别处,当地乡民赶紧养鸭,中小地主则养…[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开周□1927年深秋,山东也闹起蝗灾,省政府专门成立“治蝗委员会”,请富有经验的老农和熟知蝗虫习性的昆虫学家一起指导如何灭蝗,后来总结出《治蝗十条摘要》,第一条就是“不可吃蝗,易致病患”,第二条则是“不求治蝗,但求治蝻”。所谓“蝻”,是蝗虫的幼虫和虫卵。…[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开周1920年8月26日,北京《益世報》报道:“京郊各县因久旱不雨,已发现蝗虫,京城亦发现甚多,下午八时之间,半空约飞过千万只,几如群雁之遮天。”一群蝗虫从北京过境,数量大约千万,黑压压一片,几乎把天空都遮住了。1922年10月30日,《益世报》再次报道…[浏览全文][赞一下]
何华曾翻出林文月的《饮膳札记》,这本谈吃的书,越读越有味。林文月是台大中文系教授,学问好,随笔也写得好,以前读过她的散文集,记恩师台静农的几篇尤其令人低回。台先生是安徽霍邱人,晚年在台湾潜心书法艺术,卓然成家。林文月也是日文翻译家,她译的《源氏物语》较之丰…[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坤作家中对饺子最有研究的要数金庸了。如羊肉饺子,在《鹿鼎记》中,韦小宝想带双儿去吃一餐丰盛早点,摆摆阔绰,叫车夫去西单老魁星馆,说那里的羊肉饺子“还对付着可以”。带双儿去大开眼界,想来这羊肉饺子是比较高级的早餐。只是这顿美餐没吃成,韦小宝、双儿被神龙教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唐诗里面有一种诗,叫做炫富诗。比如李白先生那首著名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好理解。至于“千金裘”,就比较难理解了。它的字面意思,是价值一千两金子的貂皮大衣,堪称顶级奢侈品。好好一件貂,居然脱了拿去换黄汤喝,东北…[浏览全文][赞一下]
谭保罗记得在大学时代的一门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模型:由于轮船触礁,10个船员被迫来到荒岛上,没有通讯设备,大家只能被动等待救援。绝望和枯燥笼罩着每个人,所有人都有精神崩溃而自杀的可能性。假设,10个人中最文弱的是杰克,于是其他9个人开始尝试虐待杰克,获…[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佳玮之前,被拉进过某个故乡的同学微信群,正筹备同学会。看大家聊着聊着,变成了传统相声《夸住宅》:住无锡城区的先发言,然后依序出来住无锡太湖边的、住南京的、住苏州的、住上海闸北的、住上海静安的……两个住海外的出来后,群里沉默了一会儿,《夸住宅》告一段落。之…[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仕忠读书与藏书之间藏书,是读书人的梦想。许多人幼年无书可读,后来考上大学,有书可读了,藏书却是从不敢奢望的事。学成之后,事业有成,生活安顿,经济条件也允许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才能一圆儿时的梦想,装点了自己的书房,也颇可作为一种雅趣来作炫示,只是已经没有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宗城如果穿越回明朝万历年间的文人朋友圈,你会看到什么?也许,你会看到王用汲等直臣,为衰朽残年的海瑞鸣不平;一代文豪汤显祖,正在京师宣传“危险分子”李贽的著作;又或者,你还会看到几个文人私下传阅一本奇书,嘴上说有辱斯文,心里看着暗爽。问及作者,说是“嘉靖间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恩和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一项阶段性重要成果,在一段时间里,无论对现代文学教学或研究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主编——下略)出版“前言”明确指出:“本书系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教材”。即…[浏览全文][赞一下]
熊月之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美国掀起关心中国问题、争先到中国来看看的中国热。从1972年年中到1973年年中,来上海访问的美国人就有近千人。美国华人更是竞相争取回国探亲访问。先是楊振宁于1971年7月回到上海探亲,1972年6月再次回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远航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展厅的玻璃书柜里,摆放着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中文译本最多,占据了整整一层,有青少年版,还有新课标版。书柜旁边的墙壁上,张贴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保尔·柯察金》的海报。置身展馆,你完全无法想象在长达70…[浏览全文][赞一下]
何兆武一早在抗日战争以前,自己还是在北平(京)师范大学附中作中学生的时候,就知道清华园里有位大名鼎鼎的吴宓先生,是号称“情圣”的。可惜当时自己太小,还无缘亲聆教诲,只有每逢假日和同学骑车去西山游玩的途中,遥遥望园兴叹。第一次瞻仰先生的风采,是1939年秋入…[浏览全文][赞一下]
罗屿1992年7月,于是之最后一次登上人艺舞台。这是他主演的第374场《茶馆》。然而,演了几百场“王掌柜”,于是之这次却卡壳了——对不上词,望着老搭档郑榕叫不出“常四爷”。谢幕时,听着观众久久不停的掌声,于是之落了泪。那天晚上,童道明陪他一起走出剧场。站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开林敢在恩师面前据理力争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同年。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以年家子的身份一早就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制举文,彼此谊同师徒。22岁中举人,25岁殿试二甲第三十九名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李鸿章的仕途一开始就平坦如砥。他曾说…[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