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迪启功先生喜欢动物,“尤爱大耳兔”。他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物世界》,还有动画片《鼹鼠的故事》《蓝精灵》《猫和老鼠》。1983年,启功赴香港大学讲学后,准备回北京。当时时兴带回“几大件”,海关的人见他什么都没带,非常诧异,再三盘问。启功从行李包里拿出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罗泰琪《新青年》创办于上海,最初名称为《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原为陈独秀担任主撰的一人刊物,后来迁到北京改为“同人刊物”,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915—1927)》里说,这“标志着《新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正式形成”。《新青年》最初确…[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伯庸《都公谭纂》下卷里有一个故事,真拍出来,怕是比杨乃武和小白菜还离奇。正统年间,北京有个忠勇前卫的百户,叫杨安。杨安的老婆姓岳,长得很漂亮。有一个锦衣卫校尉垂涎她的美色,想要侵犯,结果没能得逞。半年以后,杨安染疾而死,怀恨在心的校尉跳出来,指控岳氏谋杀…[浏览全文][赞一下]
夏雪1913年9月11日夜,驻京奉铁路昌黎站日兵20人持枪赴站内警署,当场击毙中国铁路巡警3名,重伤2名(翌日亦毙),而日方仅有3人受轻伤。此即“昌黎事件”。这一年,中日之交涉迭生,唯以昌黎事件最为难结,双方各执一词,至今尚无定论。那么,事实真相究竟若何?…[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素华召开一个7000多人的中央工作会议,规模之大,在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至今也是没再有过的。况且在国家财政极端困难,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召开这样一个大会,绝不是一件能轻易决定的事情。一般说来,极其特殊的现象,其背后必定有极不普通的原因。那么,“七千…[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学富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人民政协,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对国家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已经走过70年辉煌历程。本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丽娟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消息传回国内,毛泽东主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非洲兄弟如此支持新中国,离不开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的首次非洲之行。1963年12…[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煤炭开采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辽金时期就已有开采煤炭的记载,然而,清朝却有一些迂腐的官僚以“风水之说”竭力禁止开矿。他们认为各地有各地的风水和地脉,是各地兴衰福祸的依托,如果掘地挖煤就会伤到地脉、毁掉风水,其祸无穷。这些说辞虽然是无稽之谈,但却成了一些…[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朝廷对燃料的保障有时不仅事关百姓生计,还关乎民心向背。明代嘉靖年间,因为薪柴燃料供应不足,朝廷鼓励民间在北京西山采煤。此举虽然解决了北京的燃料供应,但因征税问题引发了矿工、煤户大规模进京请愿的风潮。明代西山的煤窑,大部分都是民窯。万历三十一年(160…[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燃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也在特殊时期考验朝廷的应急能力,这在宋朝尤其明显。北宋时期,京城开封雪灾频发,造成了数次大量人畜冻饿而死的恶性事件。如何才能在灾害天气来临时,保障拥有百万人口的開封的薪粮需求,成为北宋朝廷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史料…[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唐代负责京城薪炭供销的专门机构是司农寺属下的钩盾署,当长安城薪炭供应不足时,朝廷又会特别设置“木炭使”以加强薪炭的采运,木炭使常常由政府高官兼任,足见对薪炭的重视。当时,长安居民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木炭,而木炭烧造场所主要是长安附近的南山,这一带的农民…[浏览全文][赞一下]
尤今爸爸年輕时,有着一口色泽极白而质地极好的牙齿。妈妈偶尔“想当年”时,总说:“笑起来时,一排牙齿,整整齐齐地闪着亮光,好像髹上了一层釉彩。”有时,我不免偷偷地想:妈妈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排牙齿而堕入情网的?后来,不行了。那一排让母亲心醉的牙齿,竟然镀上了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晏建怀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缺衣少食,居于陋室,穷得叮当响,人不堪其忧,他却成天乐乐呵呵。为什么?子曰:“贤哉,回也!”因为颜回贤,有德行,有操守,良好的品格铸就了他干净的灵魂。而且,他一时如此,一生如此,所以颜…[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年砍柴酒是江湖人士的标配,江湖世界亦是酒肉世界。《水浒传》是一部写造反、招安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写喝酒的小说。从第二回史进出场开始,几乎处处可见饮酒。那么,《水浒传》中人物喝的什么酒呢?从书中举不胜举的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描述来看,他们喝的几乎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雅号,即雅名、绰号。老家兰溪有人认作野名、野号,都含“诙谐、戏谑”之意。雅号古来有之。最出名的当数《水浒传》中108将,个个都有诨名、绰号,从“三十六天罡星”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清、美髯…[浏览全文][赞一下]
狄青唐朝多数时候,文人活得都比较自在。所以李白才会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且能“天子呼来不上船”;白居易才会调侃“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段成式才放着闲官不做,回家写那些盛世背后奇奇怪怪的人与事;高适也才能想归隐了不打招呼就走,想做事了马上出来当官……[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文晔《马路天使》的导演为何在当红时突然消失?白求恩大夫手术场景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南泥湾事迹是怎么传扬开的?说起红色延安的记录者,我们总想起埃德加·斯诺,想起那些冲破封锁的外国记者,却往往忽视了延安自己的摄影摄像机构——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习称延安电影…[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屾淼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过去70年里,我们住过的房子在不断变化,中国人对空间居住的理念和态度也在不断革新和深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国家旧貌换新颜,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迎来彻底更新。最早国家实行土地无偿划拨政策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侯宜杰关于袁世凯早期的史事,有些出版的著作所述错误颇多。史料的不断公诸于世,包括影响很大的袁世凯三女静雪的回忆录《我的父亲袁世凯》(以下简称袁文)同样暴露出失实之处。本文兹就若干明显问题,加以订正。一、袁保庆有无金姨太袁文写道:袁世凯的嗣父保庆“有一个很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齐超儒宋庆龄一生著述众多,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留下了大量的声明、宣言和文章。据学者统计,宋庆龄撰写的各类论著、书信共计1100多件,题词手迹有170多幅。但是,宋庆龄并未留下一部回忆录或者自传,仅有几篇回忆性的文章。究其原因,从事宋庆龄研究的著名学者盛…[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