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1754
    2023-11-09
  • 李章宋庆龄生前端庄秀美,身后朴实无华,她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然而,千真万确,宋庆龄不姓“宋”,也包括她的父亲宋嘉树,英文名查理?琼斯(CHARLIEJONESSONG),号耀如。事实上他的本名是韩教准。如果认祖归宗的话,应该称为“韩氏家族”,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07
    2023-11-09
  • 肖锋曾经,婚姻是中国人生命投资中的绝对绩优股,“洞房花烛夜”名列人生四喜之一。现在的洞房不怎么吸引人了,一方面是结婚数逐年下降:1990年中国有951万对登记结婚,1995年为934万对,1999年为885万对,2000年全国只有848万多对新人入洞房;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86
    2023-11-09
  • 毕淑敏人们谈论婚姻的频率,就像谈论坏天气。女人们凑到一处,更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家是女人永远的职业。若是在公园里看到掩面哭泣的女人,十有九成是为了爱情。我是一个于恋爱婚姻上,没多少发言权的人。生平只谈了一次恋爱,就是和目前的丈夫。截至今日,只结了一次婚,对象…[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14
    2023-11-09
  • 狄马古时候人们说话和写文章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语体?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学者们评职称;但大体说来,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因为汉字难写。因为难写,所以只好节省些,把那些可有可无的虚词和衬词都省掉,最后就变得不好理解了。其次是为了节约书写成本。诸位知道,我国早期的字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96
    2023-11-09
  • 韩少功握手,这种西方礼节已在中国全面普及,但我看来看去,想来想去,觉得它实在比不上我们老祖宗传统的作揖。一是卫生。握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握手时双方如有一方的手沾泥带水,就会给另一方带去不舒服。而中国的作揖,施受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即便去传染病医院慰问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98
    2023-11-09
  • 铁凝在我所熟悉的一条著名峡谷里,很有些吸引游客的景观:有溶洞,有天桥,有惊险的“老虎嘴”,有平坦的“情侣石”,有粉红的海棠花,有蜇人的蝎子草,还有伴人照相的狗。狗们都很英俊,出身未必名贵,但上相,黄色卷毛者居多。狗脖子里拴着绸子、铃铛什么的,有颜色又有响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39
    2023-11-09
  • 慕安1949年7月1日,一辆军用吉普车悄然拐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押车的解放军拉开车门:“到了,下来吧。”车上下来一个老年女犯,穿戴得整整齐齐,疲惫的脸上不失几分矜持。望着高大围墙中城堡式的牢房,她喟然一声长叹,摇头苦笑:“想不到,真想不到。”她就是汪伪“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71
    2023-11-09
  • 李伟屈辱开始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见《呐喊》)然而鲁迅所说,只是世人欺贫爱富的世态炎凉。他不会知道在20世纪的中国人,一旦有人被摈弃在人民的行列之外,那遭际与况味。徐铸成被打成右派后,也就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597
    2023-11-09
  • 杨建民结怨李卓吾刘绍棠与周扬的结怨,看似意外,其实也颇为正常。1954年,刘绍棠虽还只有18岁,但已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1952年发表的小说《青枝绿叶》,不仅被臧克家主持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受到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560
    2023-11-09
  • 杜素娟沈从文和鲁迅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们又在同样的时间在北京和上海居住过,但他们彼此却从未交往,甚至避免和对方见面。这是为什么呢?沈从文自己曾回忆说,早期学习写作时,曾受到鲁迅所提倡的“乡土文学”的影响。他当时刚到北京,看了不少新小说,其中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86
    2023-11-09
  • 入口之物,有的评价容易,如粮食和水,连宣扬万法皆空的和尚也不反对。有的就不然,如酒就是最突出的一种。仍请和尚来作证,十戒有它,缩减到五戒,杀盗淫妄酒,仍然有它。可是酒有别名,曰般(读bō)若汤,推想必出自佛门,可见至少是有些和尚,如传说的济颠之流,也喜欢喝…[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88
    2023-11-09
  • 香烟广告背后的故事翻开一张张发黄的老报纸、老杂志、老书籍、老画片、老月份牌,印象深刻的总是香烟广告,摩登美女优雅的烟姿,高档时尚的背景饰品,无不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透过这些画面,我们仿佛看见了近代中国多舛的命运。19世纪下半叶,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洋鬼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41
    2023-11-09
  • 一所谓“祭祖单”,是指每年农历7月15日按照民俗给已经作古的亲人奉送祭品的名单,记载着已故者辈份、名号和生者辈份、名号,是研究某一历史时期道德伦理以及祭祀人家族的真实依据之一。就我所知,见到过一百年以前的祭祖单的还没有,可见我收藏的曾国藩家族的“祭祖单”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71
    2023-11-09
  • 散木暑天,看了蒋泥的新著《老舍之谜》(中国书店2007年版)。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老舍,他有怎样的“谜”呢?蒋泥共列出“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8个“谜”。至于穿插在8个“谜”中的数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58
    2023-11-09
  • 李清川马达马达:生于1925年,回族,安徽安庆人,新闻记者、新闻评论员、高级编辑、新闻学家。1941年2月,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加入新四军,参加组织地方武装和民运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2年开始,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主要是报纸工作。解放前,先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68
    2023-11-09
  • 剑夫老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放在后宫,也很贴切。后宫生存真是一门学问,我们至今仍然找不出哪怕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存之道。美丽耶?婉顺耶?同甘共苦耶?权谋多诈耶?随遇而安耶?都是,也都不是。这就像人性,也像爱情,各有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93
    2023-11-09
  • 1926年3月18日,数千名学生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示威请愿,政府的卫队居然在慌乱中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遂酿成“三一八惨案”。这一惨案因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而声传天下。而惨案发生时,作为执政的段祺瑞正在干什么呢?我手头上有两份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00
    2023-11-09
  • 李城外40年前,神州大地涌现一种特殊的“学校”,一批党政机关干部、知识分子等被下放到农村,美其名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40年后的今天,不少耄耋老人在后人的陪同下重访当年被下放接受劳动锻炼和思想改造的地方。这种特殊学校就是“五七”干校,这些耄耋老人就是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44
    2023-11-09
  • “文革”初期,我从沈阳军区借调北京,当了十六个月的“中央文革”记者。我以《解放军报》记者身份,先后在南京、上海目睹并参与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活动。总政的借调通知1933年2月,我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1950年11月,从学校参军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4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04
    2023-11-09
  • 何明罗锋1.毛泽东不满斯大林紧要关头“不让我们革命”斯大林一共给毛泽东发过多少封电报,恐怕没有人统计过。在这些电报中,有两封电报一直让毛泽东耿耿于怀,以致十多年后,毛泽东还经常提起,认为这是斯大林对中国革命做的错事。他说斯大林“整了我们四次”,其中一次就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