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位奇人,学识渊博,聪明机敏,深得康熙皇帝的宠幸和赏识。高士奇在上书房做侍郎时,与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是同僚。虽然当时高士奇的权利和地位没有这二人大,但由于康熙皇帝的宠爱与信任,他们也不敢小瞧高士奇,而是以同僚之礼相处,三人还经…[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日,纪晓岚在皇宫翰林院率众编辑《四库全书》。时值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忍,纪晓岚便脱袍光背,将发辫盘于头顶,伏案编审文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正向院内走来。身为朝廷命官,在宫中赤胸露背,让皇上瞧见成何体统!然而现穿衣见礼已来不及了,这该如何是好?纪晓岚灵…[浏览全文][赞一下]
宇秀如今的女人已经愈来愈有能力为自己买单,并且能够把男人的单买掉。但是女人在与男人的相处当中,仍然还是会很在意买单的当口男人的表现,倒并非是每个女人都想花男人一把,只是女人觉得这当口比较容易看出这个男人是不是有实力,是不是有风度,是不是善解风情,特别是当女…[浏览全文][赞一下]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民歌里爱唱“五月里五端阳”,我也喜欢叫它端阳,觉得比端午响亮,又着一阳字,给人一片艳阳天的感觉,“五月榴光照眼明”,此其时也,明晃晃地照亮了记忆。这有什么可尴尬的?前些时候,国人中有一根弦被所谓“申遗”的传言触动,一时好像传世家珍、镇…[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何以称为“打油”呢?原来唐朝有个叫张打油,喜欢写浅俗的诗,曾有《咏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笼统”是当时俗语,状“模糊”之貌。首句写大雪覆盖下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人看雪景,视野模糊,在白茫茫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希望》杂志来电话“希望”我写一篇谈宁夏女人的文章,本来我手头有事,但男人谈起女人来总是有兴趣的,有说不完的话,似乎两千字还嫌少,因而“毅然”抽出一点时间满足《希望》的“希望”。托极左路线统治的福庇,我有幸以“右派”身份劳改长达22年之久,进劳改队时年仅2…[浏览全文][赞一下]
同事者见了我,总是劝我吃好,而且说,你又不是吃不起!这么一说,我倒像是个守财奴,吝啬鬼,或者偏要做个苦行僧的,刻意儿吃坏食物。其实我也知道吃是人最重要的工作,鸟为食亡,革命也常是人为食而起;既然同样生有一条能尝味儿的舌头,又不至于穷到身无一文,我当然喜欢吃…[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伟洵美的书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人中最早使用藏书票者之一,可惜他兴趣太过广泛,不像叶灵凤对藏书票那样痴迷,否则,以他“文坛孟尝君”的财力和影响,藏书票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很可能会开创出一个新局面!邵洵美虽然是中国使用藏书票的先驱,但他在这方面的倡导之功却是最近几…[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蒙我不是什么豪饮者。“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日畅饮三百杯”的纪录不但没有创造过,连想也不敢想。只是“文革”那十几年,在新疆,我不但穷极无聊地学会了吸烟,吸过各种牌子的烟,置办过“烟具”———烟斗、烟嘴、烟荷包(装新疆的马合烟用),也颇有兴味地喝了几年酒,喝醉…[浏览全文][赞一下]
如果要用最少的词来比较中国婚礼和西方婚礼,那么中国婚礼是“热闹”,西方婚礼是“庄重”。任何仪式,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不同的婚礼仪式,要达到的功能也会不同。中国的婚礼,功能是让新娘融入新的家庭,成为新家庭的一员。这个所谓的新家庭,传统上是一个极大的人群,…[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幼民我要说的这个东西,50岁上下的人可能都见过,尤其是搞过宣传的人,想必还都用过它,这就是油印机。在电脑出现之前,它是各个部门打文件报材料传递信息发布通知乃至制作饭票最主要的工具。“文革”的时候,我混在学校一派组织的宣传组里,每日的工作就是出版油印小报。…[浏览全文][赞一下]
同光名伶十三绝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政权出现了暂时的安定。京剧在这个时期以四大徽班为基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比较完善的剧种。同治和光绪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各怀绝技的名伶。一位叫沈蓉圃的画家用写实方法将京剧舞台上享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画了出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北京。1965年2月下旬的一个夜晚。我吃完晚饭独自在自家的小院里,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不认识。来人穿着一件军大衣,胡子拉茬,领口上没有红领章,身后还站着个警卫员。警卫员身后停着辆“吉姆”汽车(官定的“部长级用车”)。“彭(他念成了“盆”)子冈同志,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霹雳火”林庚白1934年3月4日晚,南社社友109人假上海北四川路新亚酒店雅集。洒酣耳热之际,社友胡怀琛提议,由柳亚子仿照“东林点将录”、“乾嘉诗坛点将录”的前例,开拟当晚筵前座次。蔡元培被推为“托塔天王”(相当于晁盖)。在其余108人中,林庚白排名第八…[浏览全文][赞一下]
高“温”的年代1958年,“大跃进”开始了,我看到了毛主席视察河北徐水农村的新闻,青年人的激情加上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提出去徐水县采访报道的想法。很快,我带着编辑部的介绍信奔向徐水。徐水离北京并不远,乘火车到保定,找到了韩羽同志,经他指引我来到毛主席视察过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潘静超郑孝胥,字苏戡,一字太夷,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一直活跃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历任驻神户大阪领事、张之洞幕僚、广西边防事务大臣、预备立宪公会会长等职,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当寓公,不再出任任何职务。但在晚年时,却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结果招致骂声遍野。…[浏览全文][赞一下]
朱正前苏联老资格特工领导人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的一本回忆录,中文译本用了《情报机关与克里姆林宫》作书名。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位作者一辈子干的都是秘密工作,公开的活动都是用各种化名,如果用他那几乎不为公众知道的姓名出版回忆录,是很难引起读者注意的。中译本的这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家康毛,简直是好莱坞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无不渴望和平。蒋介石正是利用民众的普遍吁求,向中国共产党伸出橄榄枝,以实施其假和谈、真内战的政治伎俩。毛泽东曾是蒋介石通缉的共党要犯,他料定毛泽东不敢来重庆,如若那样,毛泽东和共产党就会背上拒绝和谈、…[浏览全文][赞一下]
影像志1960年1月28日,农历庚子年到来。春节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行年画展览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继续成为年画的主题。在北京和上海,电影院里正在上映电影《五朵金花》。电影中的主人公阿鹏和金花在大理三月街一见钟情,相约明年再会。第二年阿鹏如期赴约…[浏览全文][赞一下]
流沙河说来不好意思,我家书室仅有三橱书。橱是老式双扇玻璃门的,容量小,不常开。书在橱中大睡,要好几年才被唤醒一回。醒来后,翻一翻,查一查,又送回去睡了,不知再见又是何年。《阿房宫赋》说秦宫女“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正像书的命运。台岛诗人痖弦《寂寞》诗曰:“…[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