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有信史可考,快递在中国上古周代时便已出现。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实际上,早在商朝已有近似于快递的传制度,并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帆本期人物栏目《我的红卫兵梦》一文,作者李昕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红卫兵旧梦,这个梦在文革时期是神圣庄严的,令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再回首时却是荒诞滑稽的,令人哭笑不得;文末,我们看到作者那个为了圆梦而一直隐藏在心中成为心病、害怕被人知晓的秘密也被发现是压根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伯庸盗版这一现象,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唐代有个人叫冯宿,文宗时担任东川节度使。任职期间,他曾经给皇帝上表请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於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意思是说,剑南两川和淮南几个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朝新年有几天假期令人称奇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宋朝的新年假期竟然跟今天一样,也是放假七天。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自宋太宗即位以后,到宋真宗退位以前,历年元日(春节)均给七天长假。除此之外,每逢冬至与寒食,同样也是七天假期。至于中秋、重阳、端午、七夕等…[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黎在我们那个年代,好玩的事情很少,看书,特别是看书中有关男女关系的内容,实在是我少年时代的最大乐趣。我记忆中比较难忘的,都是一些非常革命正派的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长演绎,特别是被缩减为《保尔与冬妮娅》的爱情臆想之后,基本上成了我的枕边书。还有《艳阳天…[浏览全文][赞一下]
2008年岁末,从北京传来好消息:经过几年的反复报批,我的一百五十万字的纪实长篇《“四人帮”兴亡》(上、中、下卷)获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将在2009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修订出版。《“四人帮”兴亡》是我付出精力最多、经过二十多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梦悦一场战役与一部电影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电影《上甘岭》就是根据这场战役创作而成。该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底摄制完成。它的酝酿则始自剧本执笔者林杉1953年的一次朝鲜之行。1953年10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刚刚签订完毕,…[浏览全文][赞一下]
娱乐一清末遗风苏雪林斗蟋蟀1925年中秋节,苏雪林从法国留学归国,与江西五金商人家庭出身的张宝龄在安徽太平老家岭下村举办传统婚礼。苏雪林在东吴大学兼课,张宝龄也受聘东吴大学工程学教授,1926年,张宝龄、苏雪林举家迁往苏州。东吴大学安排他们在天赐庄与一对美…[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是冯雪峰新中国成立后遭受的第一次重创。他也因而被撤掉了《文艺报》主编一职,但仍继续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重要职务。到了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的1957年,更大的灾难又降临到了雪峰头上。这一年的7月至…[浏览全文][赞一下]
有人说,像黎元洪这种性格的人,不适宜做中国专制社会的一把手。在依然被封建传统包围着的“民主”国度当家,要有诡计,更要有铁腕,必要时要不惜杀戮。而黎元洪恰恰是被人称做“黎菩萨”的老好人,这样的人哪能在最高位上坐得住?他只有另辟蹊径。在日本参观游览和疗养半年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聂作平两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勾起了我对张申府先生的浓厚兴趣。在这两张老照片上,都有中国人熟悉的一位大人物:周恩来。其中一张是周恩来的单人照,年轻的他剑眉高耸,嘴角紧抿,端坐于一条小船上,身后波光粼粼。另一张是周恩来和其他三位年轻人的合影。还是修长的小船,…[浏览全文][赞一下]
姜宝元阎长贵李宇锋姜宝元:1973年6月至1975年12月为江青警卫员采访者:李宇锋参加者:阎长贵、杨银禄李宇锋(以下简称李):姜老,今天请您来,想请您谈谈您给江青做警卫员时的一些事情。姜宝元(以下简称姜):可以说,我是糊里糊涂地当了江青的警卫员。1973…[浏览全文][赞一下]
《茅盾晚年谈话录》是金韵琴(茅盾的内弟媳)1975年在茅盾先生家做客半年期间,与姐夫茅盾闲聊的私人记录,由作者据所记日记整理成文。作者“文字流利生动,笔锋常带感情,使叙述人神形俱现”(李何林语),是茅盾在此特定赋闲时期的生活起居和思想风貌的真实写照。到茅盾…[浏览全文][赞一下]
作者李昕,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兼编辑室主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从事编辑工作33年,是业内知名的出版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的一辈子不知要做多少种梦。身在不同时,就有不同梦。现今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炎如今体制内有这么一种人,总是费尽心机两面讨好,一面以怀疑体制合法性和制度合理性来迎合某派人士,一面又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体制饭碗,鱼和熊掌都想吃,信仰信念啥的,则左右摇摆……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开篇的一个著名桥段,作者用险峻的比较法为我们制造出这样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海文王守家从1976年10月中央工作组进入上海起,在发动群众深入揭发和批判“四人帮”及其余党的运动中,获得大量他们的罪证。在上海市委建议下,党中央批准把参与组织武装叛乱、罪恶深重、民愤极大的人进行隔离审查,10月25日到1977年3月12日,有人陆续被隔…[浏览全文][赞一下]
窦春芳苗体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大革命失败后,为了躲避抓捕,中共曾一度进入地下活动,面对抓捕、屠杀,中共组织的每个人每一个行动都要格外地仔细、小心,哪怕有一丁点的疏忽、放松都会酿成悲剧。翻阅历史,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让我们看看中共党史上因为疏忽而酿成的四大悲…[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果达奏折之钥匙《田中奏折》公开问世的途径是经过蔡智堪与王家桢。因此,解开奏折之谜的钥匙就只能隐藏在“蔡说”与“王说”之中。(一)“蔡说”之质疑“蔡说”其可质疑之处起码有六:其一,其言作为引路人的山下勇竟被人证明子虚乌有。此人是蔡进入皇宫不可或缺的一环,据…[浏览全文][赞一下]
迁都随着北伐的捷报频传,蒋介石在民间、在党内的威望也不断地攀升。但是与此同时,蒋介石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也引起了国民党人的不满,他们急切地希望汪精卫尽快回国,以限制蒋介石越来越高的声望,分散蒋介石手中的权力。于是“拥护汪主席复职”的呼声日渐高涨,孙中山的儿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雁1992年1月,《民国春秋》杂志刊登署名颜平的文章《轰动山城的“陈小姐之谜”》。此文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蒋介石与前妻陈洁如在陪都旧情复燃的故事。称抗战爆发后,陈洁如隐居上海法租界巴黎新村,不料一次逛街偶遇陈璧君。汪夫人从此常常出入陈洁如家,并许其出任汪伪政…[浏览全文][赞一下]